法媒探访四合院:北京人对城市改造很乐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3 09:08:07

中国日报网4月23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4月22日报道,老北京以胡同和四合院出名。虽然大多都已拆除,有些受到保护和重建,被建设成旅游区,但是还有一些胡同还是保留了老北京的传统。法新社对北京狭窄、迷宫般的胡同的现状作了专题报道,总结称北京人对北京的城市改造前景非常乐观。

保留老北京传统

法新社的报道以在胡同四合院里面居住了近60年的顾辰(Gu Chen,音译)为例。顾先生的房子很小,位于一个四合院的一角。他每天起床后就打开朝街的门面,在家门口干起活来。他是电器修理工,为邻居提供服务。四合院的租金十年中涨了五倍,但是他的收费从来没有变过,修一件大约五欧元。他向记者解释道,与新建的房子比起来,房租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狭窄的胡同每天天一亮就热闹起来,卖早点的店家早早地搭起了小卖摊,叫卖鸡蛋饼、蒸饺和小米粥。周围的商店也有卖水果、肉和杂货的。

北京居民的数量在15年间猛增了60%,现已超过2100万。四合院被分割成好几户人家,好多家挤在一个四合院生活,仅相距几米之遥。

住在鼓楼附近的罗浦(Luo Pu,音译)告诉记者,生活在四合院不存在私密空间。人家看得到你的一举一动,听得到你讲的话。但是,住在北新桥的吴先生却对此非常满意。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就住在不远的地方,大家每天都能见面。

滥拆胡同四合院 等于毁掉了无数的故事

文章介绍,数世纪之前,沿着胡同都是红漆大门,推门进去便是带檐廊或游廊的宽敞的四合院。

文化胡同网站的一篇文章披露,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的数字已由1949年前的3000余条减少至数百条。而在如何保护四合院这个问题上,政府、百姓、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不同,多年来很难达成一致。

纽约时报中文网引述出生在鼓楼附近的一条胡同、现在住在另一条能看到钟楼的胡同里的刘进民的话表示,毁掉胡同,就意味着毁掉老北京生活的肌理。刘进民告诉记者:“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普通人离开了,和他们并存的文化也就离开了。”

文章指出,尽管这座城市在保护那些最负盛名的地标性建筑时还算谨慎,比如鼓楼和故宫,但它却不把胡同里的无序生活看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迎合国内游客,就意味着要加大力度修建熠熠生辉的假建筑,而不是维护原汁原味的破旧建筑。天安门附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叫大栅栏。在这里,市政府正在对促进开发的其他办法进行实验。而在鼓楼,正如在老北京的大部分地区一样,为时已晚。北京有3000条胡同,其中的2/3都已经被拆毁了。如果政府采取得当的政策,情况本会有所不同。

有些街区走高档路线

法新社报道称,有一些胡同向高档路线发展。不少居民开起了画廊、啤酒馆或者高档餐厅。周末十分热闹,大家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来胡同里面散步消费。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称,鼓楼附近一些胡同里开起了有个性的咖啡馆,此外还有鸡尾酒吧、餐馆和精品酒店。这个区域正在变得越来越上档次,不过这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提高房租、挤走本地住户。这些变化是零敲碎打地发生的,因而这块区域仍然保留着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游客。

法新社记者总结说,北京老居民对胡同改建并不怎么担心。近几年来,政府已经把许多胡同列为历史文物。顾先生表示:“中国变化很快,但往往越变越好。如果我继续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好的。”

(编辑:严玉洁 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