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进行检修作业(资料图片)
中国网3月25日讯(记者吴琼静)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于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举行,在整个会期中,尽管琼州海峡海况恶劣,但这条长达31公里、“亚洲第一”的海底电缆和陆上输变电设备以最佳状态平稳运行,未发生一起设备跳闸及异常事件。而这背后,是有一群被称为“南网海军”的电力系统强有力的队伍,为“保电战”而周密部署并全力以赴奋战数十天的结果。
早在博鳌论坛开幕前夕,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超高压局海口分局就完成了为期12天共计超过300个项目的联网设备全面“体检”。这其中,不仅利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更有16支党员青年突击队在检修一线24小时无休地坚守。
水下机器人和青年突击队的强强联合
在全力以赴完成为期12天共计超过300个项目的联网设备全面“体检”时,通过应用水下机器人“海狮Ⅲ”、有源探测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海缆检测。“海狮Ⅲ”是国际先进的大型作业级水下机器人,作业水深可达2500米,可抗3节洋流。其配备的探照灯、摄像头和声呐可以精确分辨水下目标体,同时,借助船载DP系统,保持船舶和水下机器人位置的相对稳定,确保检测精度和水下机器人施工作业的安全。
自3月4日检修工作开始时,据海事方面信息,琼州海峡海况恶劣,洋流流速高达3节且流向多变,海床环境复杂,不仅给“海狮Ⅲ”作业带来极大挑战,也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此次检修工作按计划完成,超高压公司制订了专项检修方案,超高压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还先后成立了16支党员青年突击队。为确保检测质量和海缆安全,党员突击队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基础上,每天组织广东电力设计院、水下机器人专家对检测日报进行分析,定期召开三方碰头协调会,及时总结,发现风险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检测步骤。
“南网海军”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到保电一线,24小时值守做好风险管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并加强设备特巡特维力度,全面排查输变电设备缺陷和隐患。
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超高压局海口分局党委书记韦龙再(左一)在检测现场。(资料图片)
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超高压局海口分局党委书记韦龙再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会期前进行的多次海底检修,在缓解海南全省供用电紧张、抵御强台风等恶劣天气、保障电网运行稳定、提升用电质量、提供事故备用、提高机组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韦龙再介绍说,运行长度为“亚洲第一”的这条海底电缆,所处海底地形地貌复杂、流速大,局部区域海床稳定性差。如果海缆埋深变浅,裸露、悬空等环境改变将危及海缆安全运行。因此海缆综合检测可以及时掌握海缆运行状况,切实降低海缆运行安全风险。
建设高水平海缆运维管理体系 实现供给侧改革
据悉,海底综合检修不仅对博鳌论坛年会保供电意义重大,对海南省迎峰度夏用电、防台风防大汛以及核电安全等也影响重大。
广州超高压局海口分局党委书记韦龙再介绍说,海南联网一回工程的投产运行,结束了海南电网的孤网运行,显著提高了海南省的电能质量,使市民们用上了高稳定电压的电。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建设,对电力供给侧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也需要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推动。对此,韦龙再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推动电力供给侧改革。
一是整合现有技术手段建成国际先进的海缆运维管理体系。从路由监控系统、泵站自主检修、无人机巡视等开展全面研究,建成包括海上船舶雷达监视终端、船舶自动识别应用系统、近岸视频监视、红外夜视系统的国内第一个海缆路由监控系统;通过多种检测技术获取海缆及路由实时数据。进一步整合现有海缆运维技术手段,构建集软硬件于一体的海缆综合保障体系。
二是研制ROV等新海洋检测装备,掌握海缆带电自主检测技术。韦龙再表示,将研究开发更加先进的水下机器人。本次使用的机器人是必须停电、加信号才能开展工作,而目前正研究的水下机器人是可以带电进行检测,同时开展海底电缆带电检测研究,今后将极大地缩短联网系统计划停电时间。
三是推进海缆、泵站及海缆监测技术设备国产化研究,掌握海缆核心技术。分局将投入两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在海缆保护、泵站、海缆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维修方面进行深入技术研究,实现海缆在线监控、海缆路由自主检测、海缆本体及附属设施自主检修,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形成自有知识产权。
四是开工建设海南联网海缆二回工程,此举将成倍提高电力供给能力、保障能力。海南联网二回工程线路全长175.5km,输送容量为600MW,总投资约为31亿元,预计将于2018年底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