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右一)在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上。中国经济网记者 史博超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5日讯 3月25日,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加强媒体交流 促进中俄经贸合作》的讲话。他表示,媒体是两国人民交流的桥梁,也是促进两国合作的重要力量。当前,中俄合作已有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框架等多个平台和机制,这为两国媒体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
徐如俊介绍:“早在1986年,经济日报创刊之初,就与俄罗斯《消息报》建立了互访交流合作关系。这些年来,我们与俄罗斯同行的交流合作形式不断增多、层次更加丰富。经济日报所属的中国经济网2012年5月就创办了中俄经贸网。2013年7月,中国经济网开通了俄文版。我们还与俄罗斯SPB电视台合作,开办中经网视频节目点播频道。经济日报社连续主办四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得到了俄罗斯媒体的大力支持。2015年3月,中国经济网创办的金砖国家新闻网上线,这也成为我们加强与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国家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徐如俊说:“今明两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作为中国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我们愿意在增强中俄媒体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交往方面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中俄媒体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共同举办。本届论坛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的共同见证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与俄罗斯SPB TV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授权SPB TV通过其平台向全球播放中国经济网的自制视频节目。协议签署后,中经网将在新的合作机制下进一步提高传输时效,提升节目质量。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春天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希望的季节。中俄媒体的朋友在这百花盛开的时候,相聚北京,畅谈友谊,增进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友谊源远流长。我们还记得,2013年3月,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两周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我们的邻居俄罗斯。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与普京总统会谈时指出,中俄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也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5月,两国元首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务实合作。今明两年,两国又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媒体是两国人民交流的桥梁,也是促进两国合作的重要力量。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中央级综合媒体,也是中国最大的财经类媒体。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始终是经济日报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十多年来,中俄双边贸易持续增长,贸易活动频繁,贸易数额巨大,增长速度迅猛。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至2014年间,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此间,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外,中俄双边贸易一直呈增长态势。
自去年起,中俄两国元首商定,“一带一盟”相互对接,使中俄关系登上了新的历史起点。一年来,中俄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改善贸易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经贸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宽广,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拥有很多独特的合作优势。
经济互补性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资源大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出口石油、天然气、金属材料等物资的重要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等物资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俄罗斯在航天、航空、核能、激光、电站设备、金属材料加工、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一直有着较稳定的市场需求。我国的粮食、油料、肉类、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价格便宜,在俄罗斯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的家电、轻工、纺织服装等工业制成品在俄罗斯也很受欢迎。中俄两国可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中俄两国有着43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有20多个贸易口岸。中俄毗邻地区贸易占双边贸易的1/3左右。这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独特优势。今年春节前夕,我们曾经到中俄交界的满洲里口岸采访,沿着宽阔的中俄边境公路走了很长一段。在满洲里公路口岸,我们看到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排着长队进出;在铁路口岸,我们看到了轰鸣而过的中欧班列;在宽敞明亮的边检大厅里,我们看了到涌动的人群。那时,正值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前两天,当天还有3000多人次进出口岸。到了夏季,据说仅满洲里口岸,每天就有2万多人进出。我们了解到,两国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边境贸易,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中小投资项目发展很快。在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我们看到了中俄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的红火,感受到了中俄两国人民热情友好、真诚交往的温度。
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国发展,而且对于拓展亚欧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亚欧大陆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将进一步增加两国发展战略的契合点,为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必将带动整个亚欧大陆的合作、发展与繁荣。
媒体就像架设在额尔古纳河上的友谊大桥一样,是促进两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早在1986年,经济日报创刊之初,就与俄罗斯《消息报》建立了互访交流合作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与俄罗斯媒体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经济日报曾分别在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四次组团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报》社和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的同行也都专程到经济日报来考察访问过。这些年来,我们与俄罗斯同行的交流合作形式不断增多、层次更加丰富。《俄罗斯报》与我们建立了稿件交换机制,合作出版过特刊,还共同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图片展”。我们正在与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探讨合作开发中国企业数据库等项目,与俄罗斯《消息报》商谈合作出版特刊等事宜。
顺应传媒技术发展和媒体格局变化的新形势,经济日报社与俄罗斯媒体开展了多项网络媒体合作。经济日报所属的中国经济网2012年5月就创办了中俄经贸网,近四年来,中俄经贸网累计发稿两万一千多篇,很多有关俄罗斯的内容都是独家报道。2013年7月,中国经济网开通了俄文版,近三年来,发稿2万多篇。我们还与俄罗斯SPB电视台合作,开办中经网视频节目点播频道。经济日报社连续主办四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得到了俄罗斯媒体的大力支持。2015年3月,中国经济网创办的金砖国家新闻网上线,这也成为我们加强与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国家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今明两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作为中国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我们愿意在增强中俄媒体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交往方面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前,中俄合作已有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框架等多个平台和机制,这为媒体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中俄两国人民合作意愿强烈,合作途径多种多样,合作的方向和路径十分明晰。媒体要顺应两国民心、顺乎时代潮流,在交流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媒体交流最重要的是向纵深推进,加强务实合作。中国人常说,“行胜于言”。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做起来,从现在起就做起来!媒体合作,关键是行动。中俄两国媒体都要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方向,顺应人民的意愿,一步一步做起来,一年一年做下去。我们要走在一起、合作在一起、发展在一起!
祝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