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新华国际时评)美国在拉美“左拉右扯”难奏效
新华社记者刘莉莉
当地时间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对阿根廷的访问,拉美之行画上句号。
简而言之,奥巴马此次访问堪称一场“左拉右扯”的旅程。“左拉”昔日“宿敌”古巴,想以88年来首位访古的美国在任总统身份,留下外交遗产;“右扯”今日“与美改善关系典范”阿根廷,旨在为该国新任中右翼总统马克里造势,增强美国在拉美的存在感。
奥巴马古巴之行,并不只是美古关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实还从另一方面宣示了美国对古长达半个世纪敌对政策和封锁手段的无效和失败。而与备受关注的古巴“破冰之旅”相比,奥巴马对阿根廷的访问虽有“饭后甜点”意味,却是美国企图调整对拉美政策,推行“后院”外交的重要体现。
阿根廷左翼执政12年,令美阿关系持续降温。2015年中右翼“变革”联盟领导人马克里当选总统,上任伊始即明确表示要“发展同美国传统友好关系”,这让美国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显然,美国政府将目光转向拉美,出于一系列考量。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中东、乌克兰局势一团乱麻,美国希望通过对拉美地区的整合,对这一地区进一步控制,以期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另一方面,奥巴马总统任期只剩不到一年,他想要留下政治外交遗产,并在当下如火如荼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为民主党增添加分项。
然而,如此一番“左拉右扯”,实际上是象征性大于实质成果。
于古巴,美古积怨已久,一些关键问题无法通过一次访问就能解决,如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所言,“毁掉一座桥容易,重建一座桥十分艰难”。再者说,无论是取消对古制裁,还是归还关塔那摩基地等,都是在奥巴马任内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说美古关系是“相逢一笑,难泯恩仇”,那么美阿关系便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总统上次访问阿根廷,是20年前的事了。当时,两国元首会晤后,阿根廷按照美国意思实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却没想到,改革造成金融危机后,美国不仅拒绝施以援手,还落井下石,阻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导致阿根廷陷入政治、经济、社会三重危机。这也不难理解,阿根廷民调显示,民众对两国改善关系尚有不少疑虑。
近年来,拉美政治、经济局势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该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整体崛起的趋势不容忽视,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建立多边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对美国而言,拉美已远非其从前的“后院”。
美国应当意识到,在对待与拉美关系上,如果不放弃“门罗主义”思维,甚至试图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美国在拉美的“外交秀”只能无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