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村子没有小学 代表为农村孩子读书难落泪

作者:魏婧 来源:中国网
2016-03-17 00:00:00

八个村子没有小学 代表为农村孩子读书难落泪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工委书记向平华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魏婧摄

  中国网3月17日讯(记者 魏婧)在今年人代会湖南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向平华代表谈到农村儿童读书难的问题时,潸然泪下。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工委书记向平华始终将目光聚焦基层。

  为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向平华用了19年时间在农村苦干。履职8年,他的多个建议被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作为重点建议办理,他跟随民政部、水利部、林业部等部门赴多地实地调研,很多建议推动了相关惠民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8年提了68份建议,每一份都是用脚板跑出来的‘接地气’的建议。”他说。

  为“新农合”落实情况挑刺

  今年人代会,向平华又一口气带来近20个建议,其中之一,他提出“请求迅速规范‘新农合’惠民政策”。向平华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与调研结果,撰写了这份建议,直指“新农合”落实基层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问题。

  向平华认为,“新农合”的收费金额缺乏规范性。收取的费用逐年递增,但是补助的金额和范围并没有随之提高,“这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挫伤他们缴纳“新农合”的积极性”。

  “新农合”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而在现实生活中,向平华发现有些疾病并不在报销范围内,同时有农民的报销比例明显偏低。“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新农合’并没有实现‘保大病’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宗旨,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他说。

  此外,他指出,参加“新农合”的登记、理赔程序都过于繁琐,这些给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增加了额外的支出。

  “比如‘新农合’是要农民先垫付,但是对于一些没钱或借不到钱先看病的农民还是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出院后的农民还要拿着相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他说。

  向平华认为乡镇卫生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医生容易养成懒惰的心理,因为无论他们作不作为都不影响待遇。”

  “以前,一个感冒,只要几块钱就可以搞定,如今动辄成百上千。”向平华说,“而且有的乡镇医生缺乏医德,只要遇到病情稍微复杂一点的患者就往县医院推。造成了乡镇卫生院添置的医疗设备闲置,也造成了目前医院‘镇闲县忙’的现象。”

  他建议,为了“新农合”政策能够更好地推行,政府应该迅速对“新农合”惠民政策展开调研,而且要必须深入基层,多听听农民的声音。

  为农村孩子读书难而哭泣

  向平华有一块“心病”,就是农村孩子读书难的现状尚未解决。今年人代会期间,向平华在湖南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潸然泪下。

  “全镇31个村子,8个村子没有一家幼儿园和小学。另外的23个村子,只有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到二年级,就要统一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最远的要跑20多公里。”向平华说,“前些年我们为了给村里盖小学,欠了好多钱。钱刚还得差不多了,学校却被撤并了。”

  他指出,这不是个例,农村很多地方都存在撤点并校后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

  “金坪乡有15个村,但保留下来的学校只有四个,并且都只有幼儿园到二年级。村小的老师也只有一个,这个老师要么是民办教师,要么就是年纪偏大已经到退休年纪的老教师。”向平华说,“一名老师管理29名学生还有三个班级。”

  向平华介绍,“在中心小学,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有的班级甚至超过70人,这直接违背了教育部‘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的规定,造成班级课桌摆放过密,有的第一排的课桌已经和讲台齐平了。”

  “学生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倘若发生事故,也很难及时进行疏散。” 向平华说。

  而最要紧的是,过度超员必定会降低教学质量。“人数太多,老师根本没办法进行辅导。”向平华说。

  事实上,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乡村设立小学。“至少要让村里有一到四年级的小学,因为孩子们太小了!”向平华说。他向老乡承诺,要把小学恢复到村庄。

  “习总书记前两天来我们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还认真记下了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习总书记这么重视,我相信,孩子们的读书难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