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开两会外媒看什么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新平庸”时代,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的当口,但就经济增速、消费市场等具体指标来看,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在此背景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到中国国内民众的福祉,也影响着国际资本、市场与合作。“2016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预定的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又将如何推动经济改革?”境外媒体希望从即将于3月5日和3月3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找到答案。
看增长
在德国《商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眼中,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和增长引擎,多家境外媒体毫不掩饰对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这一数值的特别关切。
《日经亚洲评论》称,中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届时将公布的2016年GDP增长目标备受瞩目。《爱尔兰独立报》的报道也表示,对于中国观察者而言,接下来的两周是需要集中精力的两周,因为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会上提出预算报告以及2016年的GDP增长目标。
截至目前,境外媒体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均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
《爱尔兰独立报》在报道中指出,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依然乐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在应对经济下行风险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和工具。《日经亚洲评论》则强调,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透露的关于中国政府很可能将2016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在6.5%~7%这一高位区间的消息,让低迷的全球市场松了一口气。
彭博社认为,对中国经济乐观的来源,除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表现外,中国政府持续对外传
达积极信息的态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彭博社以刚刚落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例指出,会上中国经济决策者们的表现受到了一致好评。中国国务院在总理李克强、周小川和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对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鼓舞人心的论述平息了全球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恐慌,为市场重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打开了一扇窗。
彭博社援引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的话说,中国在传达自己的政策方面与各方沟通得很好。英国凯投宏观的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杰索普则称,唱衰中国经济论已经触顶。
《金融时报》特别评论强调,就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本身,全球投资界不要仅仅把焦点放在中国经济“总体增长”这一数字上,而要注意迅猛增长后,中国经济总量已大很多,以绝对增量计算,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仍比10年前多。
看改革
订立增长目标固然关键,但实现才是根本。追根溯源,境外媒体对2016年中国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也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其中“十三五”规划是关键词。
《爱尔兰独立报》特别提醒,本次两会上,中国政府会审批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韩国媒体2月28日的报道也称,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次两会是在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因此预计中国政府会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刺激经济发展上有具体行动。
毕竟对国际市场和资本而言,“十三五”规划透露出中国市场改革的方向,正如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对外表示:“我很关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也希望在今年的两会上听到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中国及其海外合作伙伴而言都非常重要。”
在具体问题方面,韩国媒体比较关注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其引用韩国NH投资证券研究员金兵然的话称:“以前中国根据人力部署方案进行企业重组与清算时,不进行人员调整。这一次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强烈的决心,缓解过度生产问题。”
《日经亚洲评论》则比较关注中国政府是否会于近期推出市场刺激措施来缓和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影响,另外还有“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议题。
彭博社的报道则认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关闭不盈利的国企、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环境治理等领域内容要进一步关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预计会表现为投资增加、社会支出增多、税务减免及改革,针对基础设施、战略工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准财政支出的增加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