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业经历“转型之痛”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3-01 00:00:00

  德意志银行面临的挑战在欧洲银行业中具有普遍性

  德意志银行面临的首先是巨额亏损问题。亏损主要来自于因操纵利率导致的罚款和诉讼。2015年德意志银行为此支出了60亿欧元。实际上,除去法律纠纷和主动减记部分外,德意志银行的大部分业务仍是盈利的。

  其次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应急可转债(CoCo债)在欧洲银行间流行。它的特点是,当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到一定比例后,债券将自动转为银行股票。这实际上是让债券持有人为银行“兜底”,避免让政府为银行破产埋单。银行则需要为发行这种债券支付可观利息。2014年德意志银行发行了50多亿欧元的债券。今年财报公布后,市场产生恐慌情绪,担心应急可转债的去向。2月12日,德意志银行宣布以更高价格回购这部分债券,市场信心得以部分恢复。

  第三个问题是盈利模式问题。全球化时代,德意志银行成为既有商业银行又有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能型银行。

  重大亏损之后,德意志银行通过了“2020战略”,决定削减投行业务,调整个人和公司客户业务。银行将全球裁员1.5万人,关闭在新西兰、丹麦等10个国家的业务。德意志银行人士表示,预计银行到2018年能达到10%以上的盈利率。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实现上述目标并不轻松。

  欧洲债务危机后,欧盟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比如要求到2019年使其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2.5%的下限。为稳定市场和刺激经济,欧洲央行一再宽松货币,不惜采取负利率政策。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分析师称,严厉的监管和负利率政策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欧洲所有的银行股票和债券都被抛售。”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教授汉斯—彼得·博格霍夫对德国《商报》表示,银行要改善盈利,要么通过兼并减少竞争,要么政府放松管制减轻压力。

  (本报布鲁塞尔、柏林2月29日电 任彦 管克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