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发布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研究成果。中国网 张艳玲 摄
中国网2月29日讯(记者 张艳玲)2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所长戴小枫从马铃薯主食系列新产品研制、马铃薯主食产品防伪检测技术研发和马铃薯主食产品界定三个方面介绍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技术、装备与产品研发最新成果。他透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已成功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糕点等6大系列百余种主食产品,10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他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营养健康为目标,2年来成功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糕点,米粉,复配米,莜麦面及休闲系列产品等6大系列百余种主食产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制定行业部门与国家标准十余项。在2015年第一代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和第二代马铃薯功能性复配米成功上市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二代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米粉等最佳配方。
2015年中央启动9省7市试点示范工作以来,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也相继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事业发展形势良好,已经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可喜局面。
戴小枫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在马铃薯主食产品防伪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采用电泳技术建立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定性鉴别方法,鉴别准确、灵敏、快速;采用光谱技术建立了马铃薯全粉比例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准确率达99.75%,为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保障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戴小枫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在马铃薯主食产品界定研究取得突破。他强调,如何界定马铃薯主食产品,如何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进行界定分类,如何确定马铃薯全粉最佳添加量,应综合考虑营养合理性、生产成本、技术实现难易程度等三大因素,进行优化选择。通过系统实验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含20%-30%马铃薯全粉的主食产品为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含45%以上马铃薯全粉的主食产品为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馒头、面包、饼、糕点、饼干等发酵类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以不低于30%、不超过55%为宜,马铃薯面条、米粉等非发酵类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以不低于20%、不超过50%为宜;与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相比,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营养也更加合理均衡,更符合或接近人体代谢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