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波动加大,进一步凸显了全球经济急需政策制定者之间进一步合作。2月26日将在上海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被视为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商讨如何化解外汇市场风险、增强合作的机会
近期,全球市场正经历大幅波动,而经济“大自救”也如火如荼般展开:负利率、持续“防水”、加码宽松……为扭转本国经济局势,各国央行可谓动作频频,绞尽脑汁。有分析认为,当前全球市场动荡,凸显了全球市场的共同问题,即对货币政策的高度依赖和结构性改革不足。货币政策虽能缓解短期市场压力,但固化经济结构,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改革短期虽有阵痛,但有利于长期增长空间打开。
在利弊面前,各国政府及央行将如何抉择,未来还是否有“大招 ”?外界拭目以待。
负利率炸弹频频甩出
为缓解本国经济压力,负利率是不少央行近期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其中,日本堪称代表。
1月底,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出人意料地宣布负利率政策,将调降存款利率至-0.1%,冀望能推升通货膨胀,并预防经济进一步下滑。2月16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祭出的负利率政策正式生效。日本央行称,油价暴跌和新兴市场不确定性致使全球金融动荡,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企业的商业信心受挫风险不断攀升,通缩心态的改善可能出现延迟,这些都将对目前通胀的潜在趋势造成负面影响。日本央行并称,若有必要,将进一步调降利率。
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负利率短期内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日本央行向市场表达进一步货币宽松的决心,对实体经济的实际影响有待观察,而日本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表示,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将加重亚洲货币的贬值压力,或会导致全球货币战争进一步加剧。原因在于,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各大央行都在尝试令本国货币持续贬值。
负利率意味着储户把钱存在银行将非但没有利息,还将被银行收费。这一政策将鼓励居民、企业和银行将钱用于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已经有欧洲、日本、瑞典、瑞士、挪威五大央行执行了负利率。其中,瑞典中央银行于2月11日宣布将已处于负值的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至-0.5%水平。多国央行的负利率举措显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低迷预期,使得金融市场愈发动荡不安。
持续宽松政策或成趋势
除负利率外,将宽松政策“进行到底”也是一些央行的选择,在欧洲,这一情况尤为明显。
1月21日,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全球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经济下行风险再度上升,欧央行政策立场需要在3月重新审视。
欧洲央行近日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欧元区经济前景面临下行风险,并且风险自去年12月以来有所增加。会议纪要认为,欧央行需要重申前瞻指引,并需要安抚市场,表明欧央行在部署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没有限制。上述纪要显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坚定的偏向宽松。
德拉吉也进一步暗示,3月将会有更多的刺激措施出台。安邦咨询研究团队预计,欧央行3月份可能将存款利率调降10个基点,并调整此前的资产购买计划。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罗斯认为,降低利率并不是总能够刺激消费和其他支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负利率有利于债务方,却不利于债权方,因为低利率政策的效果在债权和债务经济体中是不同的。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复苏势头相对较好,而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不见起色。
按兵不动亦难独善其身
在经济放缓和主要央行进入负利率后,美国不能独善其身的观点已经开始占据上风。批评美联储去年12月加息的声音越来越响。
在面临全球不确定性时,美国也选择了放慢加息节奏的策略,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空间已被大幅压缩。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口风从鹰派转向鸽派,更多谈及了未来经济的风险,甚至在国会证词中谈及了负利率。美国克利夫兰联储总裁梅斯特重申,鉴于海外经济增长缓慢、美元强势、金融限制增加及能源业饱受重创,利率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宽松。最新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还显示,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令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
易信总部中国区首席交易官孙宇预计,全球市场低迷,将促使美联储考虑改变原先计划好的2016年升息路径,今年美联储可能只有1~2次的加息机会。
目前来看,美联储现阶段最可能选择的政策路径就是按兵不动,继续强调对经济数据的依赖性,密切关注市场进展,与市场进行充分沟通,引导市场预期。若金融环境进一步恶化,美联储甚至可能会明确释放出无限期推迟加息的信号。
把稳定汇市作为着力点
在一些国家,在应用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也把稳定汇市作为着力点。
以韩国为例。韩元自年初以来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5.3%。德银经济学家周浩表示,从亚洲市场来看,贬值风潮此起彼伏,经济放缓是头号原因。以韩国为例,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所有月份的出口都是负增长。
由于市场预期韩国央行降息在即,加上资金持续外流,韩元近日不断走软。韩国央行和财政部表示,当局感到美元兑韩元波动在不断加剧,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美元兑韩元汇率的过度波动。
在过去的几天内,韩元不断贬值,市场似乎看到了韩国央行的类似“干预”的痕迹。但周浩看来,对于韩国来说,出口比汇率更重要,除非出现极端状况,韩国央行最多对韩元的贬值节奏进行控制,而非改变其方向。
与其“放水”,不如改革供给侧
各国央行绞尽脑汁地刺激经济,然而在国际知名投资人格罗斯看来,各国央行官员变得“越来越糊涂”,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并没有带来持续的经济成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资深顾问怀特更是直言,全球各国央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将世界经济推向重大风险,政策的目标完全改变了,只想要刺激总需求,但其实是没有能力持续发挥这样的影响的。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日前撰文,对各国央行的政策引导表示异议:欧洲央行坚定地推行负利率,导致欧洲银行股惨遭抛售,因为市场担心银行的利差被侵蚀;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力排众议,出人意料地祭出加码版量化宽松,意图维持弱势日元汇率;美联储精心布局两年的加息程序终于启动,接下来却是美国经济数据明显恶化、海外市场动荡,市场判定联储加息难度越来越大。
陶冬分析认为,央行自身对经济的把握能力下降,政策摇摆,透明度降低,削弱了市场对货币当局的信任,风险溢价上扬,资产价格自然动荡。同时,央行对政策药方的药性拿捏不准,预期管理不到位,导致市场人心虚怯,对风吹草动反应剧烈。
与其一味依赖货币政策,各国政府应该进行更加深化的结构改革,来推动增长,采取更加系统化的方法来削减债务。
国君宏观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均采取量化宽松、财政刺激等手段应对,供给侧改革进展有限,全球缺少创新浪潮和新增长点,实体经济复苏进程脆弱。供给侧改革短期虽有阵痛,但长期增长空间将被打开。
走向合作胜于各自为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下调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该机构预计美国经济2016和2017年分别增长2%和2.2%,将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下调至1.4%和1.7%,将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8%。
OECD称,全球经济正在遭受需求疲软的拖累,各央行独自推出刺激政策无法改变这种局面,欧美及其他国家的政府应当共同采取紧急举措增加政府支出,为低迷的经济提供新的刺激。OECD认为,如果各国政府展开合作,新融资将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将降低而非提高各国债务相对于经济产出的比例;若不展开合作,各国政府将无法兑现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退休金及医疗保险、以及为投资者提供预期收益的承诺。
全球市场波动加大,进一步凸显了全球经济急需政策制定者之间进一步合作。2月26日将在上海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被视为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商讨如何化解外汇市场风险、增强合作的机会。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向记者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G20有望在财政、货币以及广义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上发挥显著作用,促使全球央行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避免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竞争性贬值。
安邦咨询发布报告称,为了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宽松货币政策逐渐无效的局面,需要各国协调彼此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报告并预计,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中国货币当局有望再度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继续推动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并引导市场预期,缓解资金外流压力。(记者 有之炘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