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裔打破“亚裔哑忍”形象

作者:李大玖 青帝 李雅君 来源:新华网
2016-02-25 13:48:43

美华裔打破“亚裔哑忍”形象

  【提要】来到美国就要适应美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华裔学会、融入之后意识到,想要得到权利就必须发声,而不是等待

  临近2月底的寒风中,美国几个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和亚特兰大等多个城市的华裔民众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一案裁决不公。

  人们高举“一场悲剧,两个受害者”、“梁彼得是替罪羊”、“梁彼得被卖啦”、“所有人都应得公义”等标语,表达了强烈的诉求,还发起了网上的请愿活动,有超过12.4万人签名要求白宫过问这起案件。这一系列活动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都刷新了美国华裔参政的历史纪录,也打破了“亚裔哑忍”的一贯形象,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

  梁彼得案触动华裔敏感神经

  这件案情其实并不复杂:2014年11月20日深夜,刚入职不到两年的28岁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与另一名同事在一栋刑事案件频发的公寓楼里巡逻。梁彼得因紧张擦枪走火。子弹打中刚进入七楼的非洲裔小伙阿凯·格利的心脏致其身亡。格利挨了一枪后还跑了一小会儿才倒下,那几分钟梁彼得还在和同僚争论如何向上级报告开枪一事,因此没有及时去救助,哪里想到已经闯下了大祸。

  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梁警官也的确应该为此付出代价,但他只承认是意外不承认是渎职。可2016年2月11日,陪审团裁决,梁彼得过失杀人、二级攻击、二级疏忽致险、刑事疏忽杀人和渎职等五项罪名成立,面临最高15年的刑期。同日,梁被纽约市警局开除。

  每年美国警察误杀事件也不在少数,如前段时间引起暴乱的密苏里州佛格森镇迈克尔·布朗和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埃里克·格纳事件等,都是手无寸铁的黑人被白人警察打死。

  在此之后,美国警民关系跌入低谷,美国警察忙着重建形象。这场围绕着梁警官的争论的关键是,上述案例里的白人警官都没有被定罪。实际上,长期以来,美国几乎没有任何警官因公杀人而被判刑的。梁警官完全没有杀人的主观意图,这么被重判,在华裔看来,根本就是以牺牲一个少数族裔(华人)来平息另外一个少数族裔(黑人)的愤怒,是占着美国主流话语权的白人为了平衡种族关系而做出的政治举措。

  梁彼得被裁决二级过失杀人等罪名成立之后,许多与华裔社区关系密切的国会议员、州、市议员和政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认为梁彼得案的审判过程存在缺失,华人华侨积极捐款,希望为梁彼得聘请更好的律师,支持梁彼得上诉。

  很多华人认为,如果开枪的是一个白人或非洲裔警察,可能根本不会被起诉。美国《纽约时报》2月17日的报道说,梁彼得被判罪名成立“触动了在纽约亚裔群体中长期存在的一种不满情绪,他们将此次发生的事件看作一个无力反抗的边缘社群被恶劣对待的又一个例子。”

  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伍锐贤认为,梁彼得因其华裔身份未得到纽约警察局和检察官公正处理,因此激怒了全美华裔。多次参与抗议活动的约瑟夫·林对《纽约时报》表示,如果一个群体不发声,不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权益就会被践踏。他说,“如果他(梁彼得)是个黑人警员,我肯定阿尔·沙普顿(美国知名非裔民权运动领袖)会站出来说话,如果他是西语裔,所有议员都会站出来。但他是个华人,所以没有人站出来。”

  反映华人强烈的发声愿望

  很多美国的华人都听过一个笑话,说亚裔员工就像家具,老实安静,默默无闻的付出和承受。这听上去颇为刺耳的对亚裔的描述,却不能不说有几分真实。的确,长期以来亚裔隐忍、中庸、不爱闹事、闷声发大财的普遍作风,让美国社会容易忽略亚裔的政治诉求。

  无疑,此次梁彼得案引发的全美华裔抗议活动,将成为美国华裔参政历史的标志性事件。美国华人中最近流传一篇署名为普林斯顿科学实验室的文章,谈及梁彼得案对美国华裔下一代的影响。文章说,华人总是像“旁观者”一样发牢骚,但没有真正关心和参与过公共事务。梁彼得案让华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立场,去分析社会的公平性,了解美国政治对华裔群体的影响。

  文章说,从法律角度而言,梁彼得是有过失的,华人的要求只是要求梁彼得能够得到不受族裔影响、不希望梁彼得成为警察与非洲裔美国人紧张关系的替罪羊。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种族隔阂与不同族裔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逆来顺受并不能让这些隔阂与冲突自动消失,只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区作贡献,才能改变美国社会对华裔的偏见,才能不断改善美国华裔的生存空间。

  芝加哥华人游行协会主要发起人之一李肇林详细地剖析了这次华人不再沉默的原因:第一,经济地位决定了更多的需求。美国华人人口越来越多,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美国成家立业,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在电子科技、金融、医疗、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也都取得了较大成功。加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华人自身就有了更多的诉求: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第二,希望对华裔的不公正待遇得到改变。很多一代移民和二代移民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长期以来,在公司晋升中、子女入学和参加工作,都多多少少遇到被歧视的情况和特殊要求,所以,这一次选择不再沉默也是希望这样的不公能得到改善。第三,中美文化差异。第一代移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是“沉默是金、言多必失”,而美国人的教育是“吱吱咔咔的响轮子才有润滑油”,所以来到美国就要适应美国的文化,大家学会、融入之后意识到,想要得到权利就必须发声,而不是等待。

  应该指出的是,如今华人团体组织能力比以往强大,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组织起来了大游行,也反映了华人强烈的发声愿望。(131)#

  【栏题】现场传真 【主题】亲历“援梁”大游行:不许乱扔垃圾【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李雅君 发自芝加哥【正文】

  2月20日,在芝加哥市中心,5000多华人聚集在市中心戴利广场声援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抗议歧视少数族裔警官,呼吁司法公正。这是一场与全美40多座城市同步举行的大游行。笔者亲身感受到华裔维权意识觉醒,同时游行的组织周密有序、和平理性也让人印象深刻。

  当天中午12点,笔者抵达中国城新图书馆门口乘坐热心人士提供的免费大巴驶入市区的集结地点——戴利广场。在路上,大巴上的志愿者向大家做了几点要求: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许乱扔垃圾。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保护好自身安全。此后,免费大巴从相同的起始地点每十分钟发车一次,保证大家准时在1点半前集合完毕。据芝加哥华人游行协会主要发起人李肇林介绍,游行有组织、有纪律,统一口号,规定标语一律用英文,游行组委会还成立6个小组和组长,提前准备各种突发意外的应对方案。游行所有的标语牌和横幅也都是由侨社热心人士免费提供和制作的。

  笔者在现场看到,小组组长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垃圾回收袋,为呐喊高呼的参与者分发润喉糖,指挥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挡住行人通道,工作非常细致入微。

  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的芝加哥,非裔人群占总人口的39%。2014年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大陪审团决定不对枪杀非洲裔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进行起诉,在芝加哥地区引发游行示威,导致感恩节当天许多商铺被迫关门。再加上这一次梁彼得案件的受害者是一名非裔青年。鉴于种种因素,当天的安保压力不言而喻,因此,芝加哥第一区警察局局长克里奇事前和游行协会成员进行了会议讨论研究路线和措施,并亲自带领警力负责当天游行活动的安保工作,现场骑马的警察、骑自行车的警察、开车的警察、步行的警察统统出动,只为确保维持现场交通和安全秩序,保障游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游行当天,长长的队伍排了整整7个半街区,远远超过了最初向警局申请的2000人的游行人数。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在克里奇局长的临时批准下,高举着口号标语的队伍才获批占据了整个戴利广场。上至80岁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孩子,大陆人、香港人、台湾人,大家不分年龄、地域,不分各行各业,大芝加哥地区的华侨华人第一次肩并肩站在一起,高举“不做替罪羊”“还梁彼得公正”“一场悲剧,两个受害者”“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正义的威胁”标语牌,振臂高呼,有序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还梁彼得警官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决。

  参加游行活动的美中湖南同乡会会长王柏青表示,我们理解格利先生的家庭失去挚爱亲人的痛苦,但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是因为不公正的裁定就毁掉一个年轻警官的一生和他的家庭。

  整个游行很克制,大家很有礼貌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年轻的非裔女青年丹德里奇在游行队伍路过密歇根大道时,向游行人群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游行队伍中来,甚至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带领大家激动地高喊口号:“Justice for all”(一切为了公正)。她表示,无论华裔还是非裔、拉丁裔,无论哪一个族裔,如果我们不要求公正,最后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不公正的威胁。

  整个游行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当人群渐渐散去,克里奇局长才略感放松,面带微笑走到游行活动总指挥李大兴身边,伸出右手,说道:“Thank you very much!”。(记者 李大玖 特约撰稿 青帝 李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