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5日讯 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十三五”时期区域竞争战略研讨会。
《蓝皮书》显示,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辽宁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四川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重庆市、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海南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福建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陕西省、江西省、重庆市、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与2013年相比较,排位上升的有8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排位均上升了2位,福建省、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排位均上升了1位;15个省、市(区)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8个省、市(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河南省和江西省,排位下降了2位,其次是四川省,下降了2位;此外,辽宁省、陕西省、海南省、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也都下降了1位。
2013~2014年期间,个别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升降出现了跨区段变化,表现在湖北省由中游区升入上游区,前进了1位,河南省由上游区跌入中游区,下降了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