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更多产油国加入冻产协议,也难改供过于求的基本面
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22日表态称,欧佩克愿意与其他产油国合作稳定油价,之前“由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共同达成的冻产协议只是一个开始”。纳伊米也表示,更多关于产量冻结的商谈将于3月举行,他希望更多的产油国能够加入产量冻结协议,欧佩克将扮演平衡供需的重要角色。此番沙特和伊朗的表态或将令多哈冻产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也为国际原油供需再平衡的努力制造了一股逆流。
不过,市场分析还认为,即使更多的国家加入产量冻结协议,也只是保证原油生产维持在某一生产水平,并没有彻底转变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总部位于伦敦的能源咨询公司“能源因素”分析师多米尼克·海伍德认为:“即使产油国将产量冻结在1月的水平,过剩原油产量已经达到了大约每日100万桶。因此(冻结产量)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供应过剩的局面。”而欧佩克2月最新发布的市场月度报告显示,如果欧佩克保持1月的产量水平,2016年原油市场过剩供应量将为每日72万桶,较上月预期的每日53万桶显著提升,2016年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将比预期更为严重。
另外,伊朗在经济制裁解除后限制自身产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遭受经济制裁前,伊朗每日生产原油440万桶,今年1月制裁取消后,其原油日产量达280万桶。伊朗石油官员表示,将在未来3个月内将原油生产恢复至制裁前的原油生产水平。据彭博社报道,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23日称,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达成冻产协议是“一个笑话”。赞加内说:“他们提出的冻结原油产量方案,是将他们的日均产量保持在1000万桶,而却要求伊朗将日均产量维持在100万桶的水平。冻结产量有讨论的余地,但伊朗不会放弃市场份额。”
那么,石油价格到何时才能扭跌为涨?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金融服务副总裁迪万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原油产量的下降还不足以抑制全球产量的过剩,伊朗继续增加石油产量将会使供应过剩状况雪上加霜,而这一轮油价调整过程可能还将至少持续两到三年。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中期原油市场报告,到2017年国际油市供需将趋于平衡,但届时巨大的原油库存恐将“压制油价的反弹”,难以出现大涨之势。另据该机构预测,全球原油的日均消费量每年将增加120万桶,原油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