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制造业实力大比较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2-24 15:34:00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将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显,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所以说,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科技和金融等服务行业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在许多国家GDP的占比都略有下降。但是,中美德三国的制造业依然占据本国GDP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图1)。2003~2013年间,在美国制造业在其全国GDP中占比在12%~13%左右;德国则一直占22%左右;我国则高达1/3左右。

中美德制造业实力大比较

  图1 中美德三国制造业占GDP比重 数据出处:联合国《国民账户主要总量指标数据库》

  制造业也是中美德三国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尤其是我国,多年来制造业始终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一度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左右(图2)。

中美德制造业实力大比较

图2 中美德三国制造业出口增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制造业还是解决劳动就业的重要空间。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就业空间,能够接纳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制造业始终是解决劳动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领域(图3)。

中美德制造业实力大比较

  图3 中美德三国制造业占就业人口的比率 数据出处:德国劳动政策研究院《2014年国际劳动人口数据比较》

  近3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生产角度看,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从组织角度看,目前我国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从技术角度看,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显得不太适应。

  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缺少知名品牌,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

  从微笑曲线来看,德国大多占据左端:机械产品的研发、大型装备的自动化系统、工业控制和制造工艺流程均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例如: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大众汽车、奔驰汽车等公司。而美国大多占据右端:营销、品牌、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全球顶级地位,例如:Google、Facebook的网络广告营销,麦肯锡、波士顿等咨询服务,IBM、GE等解决方案业务等。而中国的产业,大部分还停留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最低端部分(图4)。

中美德制造业实力大比较

图4 中美德三国产业分工特点

  因此,大家通常都说“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和美国、德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