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安会看俄欧关系走向

来源:瞭望
2016-02-22 00:00:00

  尽管“新冷战”被俄高层首次用来评价俄与西方关系,但事实上,梅德韦杰夫讲话通篇流露出与西方特别是欧盟缓和关系的意愿

  文/丁晓星

  2月12日至14日,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俄罗斯历来重视慕尼黑安全会议,将其看作向全世界传达俄对国际安全形势看法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普京总统曾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严厉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被视为俄对西方强硬外交的开始。此次,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率团参会,同样发表了重要讲话,呼吁西方与俄放弃对抗,加强合作,释放出和解的信号。

  尽管决定俄内外政策的普京总统没有到会,但梅德韦杰夫透露,他参会前与普京讨论了发言内容,因此他的讲话可代表俄最高层想法。梅德韦杰夫演讲的核心思想是,当前欧洲安全形势严峻,面临经济、难民、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冲突、恐怖主义等诸多问题。俄欧共同威胁不断增多,但不幸的是俄欧在许多领域的合作中断,北约对俄奉行“不友好”政策,双方关系正滑向“新冷战”。为应对共同威胁,欧盟应改变对俄政策,合作应对挑战。尽管“新冷战”被俄高层首次用来评价俄与西方关系,会后西方媒体加大炒作,指责俄以“新冷战”威胁西方。但事实上,梅德韦杰夫讲话通篇流露出与西方特别是欧盟缓和关系的意愿。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严重对峙。在经济大幅衰退、安全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俄寻求改善与西方关系。其中,俄对美、欧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努力分化瓦解西方对俄的孤立政策。对美,俄罗斯出其不意,强势介入叙利亚问题,欲迫使美加强与俄反恐合作,以强对强,寻求改善关系的机会。对欧,俄罗斯则尽量采取软办法,加强沟通,积极谋求改善关系。

  如果说俄美在战略利益上存在根本分歧,关系一时难以转圜的话,俄欧关系则存在着某种改善的可能。俄罗斯改善与欧盟关系的意愿强烈。

  首先,俄始终认同自己的“欧洲属性”,普京曾多次强调,俄罗斯属于“欧洲文明”。梅德韦杰夫在2015年9月底发表的文章中强调“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无论从哪方面讲,俄罗斯都不会离开欧洲”。近日,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大牧首基里尔在古巴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显示了俄欧在宗教文化方面的历史渊源。

  其次,欧盟是俄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俄欧经济关系密切,欧盟是俄最大贸易伙伴,俄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乌克兰危机前,俄欧贸易额达到4100亿美元,俄一半以上的进出口面向欧盟。经济制裁后,俄欧贸易2014年下滑10%,2015年大跌40%,贸易额仅为2300亿美元。欧盟还是俄最大的外资来源,俄近70%的直接投资来自欧盟。经济制裁使俄失去了欧盟这样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俄企业融资造成较大困难。欧盟对俄的制裁将于2016年6月到期,梅德韦杰夫直言,俄欧经济制裁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发问欧盟,俄欧的矛盾“值得如此对抗吗”?

  第三,俄需要维护在欧洲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俄欧在能源合作上相互依赖,乌克兰危机后,欧盟欲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加之伊朗核协议达成后,伊朗积极加强与欧盟的能源合作,对俄欧洲能源市场的地位提出挑战。此前,俄与土耳其达成“土耳其流”项目也因俄土关系恶化而流产。在此背景下,俄需要改善对欧关系,加强能源合作,如推进“北流-2”项目建设,或重启“南流”项目。

  从欧盟来讲,同样也有缓和对俄关系的想法,一是欧盟经济低迷,对俄经济制裁同样使欧盟损失严重,欧盟国家的一些企业已呼吁欧盟解除制裁。二是难民问题已使欧盟焦头烂额,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对抗意愿下降。当前欧盟面临的主要麻烦是难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各国的社会稳定,甚至可能威胁到欧盟统一的经济、文化空间,目前各国边界已高墙竖起,欧盟实行了30年的申根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三是巴黎恐袭后,欧洲反恐形势恶化,在反恐方面,欧盟需要加强对俄合作。

  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讲,俄欧双方面临着许多共同威胁,俄欧需要加强合作,而非对抗。现阶段,双方均已表现出一定的意愿,因此俄欧关系在未来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有限改善”。6月,欧盟将重新讨论是否继续对俄制裁,欧盟表示,如俄遵守“明斯克协议”,对俄制裁就有可能取消。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也指出,落实明斯克协议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途径”。俄在总体落实此协议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智的灵活”,暗示俄有可能在乌东部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日前,德国、法国、捷克一些政治家已经呼吁欧盟尽早取消对俄制裁。如经济制裁取消后,俄欧经济合作会缓慢地恢复,毕竟其中各方均有巨大利益。此外,俄欧在难民问题、叙利亚问题、反恐方面的合作或可取得一定进展。

  同时也应指出,俄欧关系改善注定只能是“有限的”。其一,俄欧之间难以摆脱美国因素,北约仍是欧洲安全的主导,而俄视北约为主要安全威胁,双方的军事对峙仍会持续。北约计划在东欧加强军事部署,必然引起俄反制措施。其二,俄欧之间的不信任根深蒂固,乌克兰危机后,中东欧国家更是将俄视为主要安全威胁,俄倡导的建立“大欧洲”不具备基本的实施条件。俄政论家卢基扬诺夫认为,乌克兰危机后,之前曾讨论的俄欧在多个领域的一体化问题“已成为过去时”。□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