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之利】
年初以来,包括原油、铁矿石等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跌势,油价甚至一度触及12年低点。大宗商品出口国遭受损失,中国部分行业也受到影响,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在从石油到大豆再到天然气等10种一篮子大宗商品方面,中国节省了188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这大幅降低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了效益,对因出厂价格不振而利润受到挤压的企业而言,是很大利好。
有分析人士表示,收益已渗透到整个经济中,压低或稳定了从住宅供暖、油价到工厂的原材料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价格。汇丰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5%,但在价格上却低了三分之一。
对于资源加工类企业而言,低价格也为其以低成本扩充长期储备提供了条件。数据显示,中国正利用较低的价格进口原油,去年的进口量创历史纪录。铁矿石、大豆和铜精矿的进口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有助于抑制通胀,使得决策层有更大的货币政策空间支撑经济增长。前世界银行驻北京的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未来中国降准降息仍有余地,家庭购买力的增强也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