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格莱美青睐的监狱歌者

作者:沈敏 来源:新华网
2016-02-18 06:58:53

获格莱美青睐的监狱歌者

马拉维概况

  作为乐队名或音乐专辑名称,“宗巴监狱计划”听起来并不是很“酷”,但当你知道它的乐队成员真的是一群服刑中的监狱囚犯,并且来自世界上最贫困国家马拉维时,它立刻显得鹤立鸡群了。

  这群囚犯创作演唱的专辑《在这里我一无所有》获得第58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对很多音乐人来说,一个格莱美提名足以让他们名利双收,对“宗巴监狱计划”成员来说,他们最大的梦想是重获自由,而实现它遥遥无期。

  【监狱歌者】

  对世界上大部分人而言,即使知道了这个乐队来自东非国家马拉维宗巴市的一个监狱,也无从想象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无从一探究竟。

  伊恩·布伦南知道。他是“宗巴监狱计划”的发起人,《在这里我一无所有》专辑的制作人。“宗巴中央监狱”建于1923年,最初设计容量是340人,如今却关押着超过2000名囚犯,因此拥挤不堪,卫生很差,老鼠横行,常常停电断水,食物短缺也是常事。

  宗巴中央监狱是马拉维唯一一座最高警戒级别的监狱,里面的囚犯身负谋杀、抢劫、暴力袭击等罪名,绝大部分是男性,只有大约50到100名女囚。一些女囚身边还带着嗷嗷待哺的婴儿或幼儿一起生活。不少女囚被控“施行巫术”。

  2013年8月,布伦南和妻子玛丽莱娜·德利第一次进入这所监狱。与监狱长会面后,他俩得到许可,在监狱内设立一个小型移动录音棚,代价是要为监狱人员开展预防暴力培训,这是布伦南的专长。夫妇俩需宣誓保密,不准拍摄监狱某些区域的照片,每次录音总有狱警在旁监视,不过有些狱警后来也加入了录音过程。

  囚犯们最初心存疑虑,但最终有60多人参与录制了6个多小时的音乐,这些音乐人最年轻的22岁,最老的70岁。整个录制过程花了10天,最后的成品包含20首歌曲、18名表演者。

  专辑歌曲全部由囚犯原创,很多歌曲都是作者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直白写照,听听这些歌名就知道:《把我的孩子还给我》《罪人之狱》《我看到全世界人都将死于艾滋病》《别恨我》……

  自从2013年夏天录制完专辑,布伦南和妻子就再没回过宗巴。2015年1月专辑面世。12月7日,格莱美奖提名名单揭晓,“宗巴监狱计划”一下获得了媒体极大的关注。布伦南听说,有一名参与录音的囚犯已经去世,他知道监狱发过一个声明表扬“宗巴监狱计划”,但没能再和乐队成员们说上话。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格莱美提名的消息,不过,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会出现在2016年2月15日洛杉矶的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

  布伦南说:“大多数人不知道格莱美是什么东西,但他们能理解它很重要,是个奖项……很多人进监狱之前没看过电视,甚至没用过电,监狱里的生活又是非常闭塞、与世隔绝。”

  【天赋乐人】

  监狱和音乐并非从无交集。多次获格莱美奖的美国已故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上世纪60年代先后在加州的福尔瑟姆和圣昆廷两座州立监狱举办专场音乐会,现场专辑大获成功;1971年,拉丁爵士钢琴家埃迪·帕尔米耶里在纽约州最高警戒级别的星星监狱录制了现场演出专辑,也成为经典之作。

  但这些音乐家都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在表演,而“宗巴监狱计划”的成员全都深陷囹圄,一些人被判终身监禁,重获自由遥遥无期。布伦南说,专辑名称《在这里我什么都没有》其实来自宗巴监狱里一名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塞给他的求助纸条,“每当听到这句词的时候,我真的想流泪。”

  录制专辑并得到格莱美青睐这件事,确实给某些囚犯带来了改变。专辑面世之后,已有3名女囚获释,另有3人的上诉申请在等待重审。申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布伦南希望专辑的影响力能让更多人关心囚犯们的命运,让这些人的独特音乐脱离监狱背景、被世界用心聆听。

  布伦南自己是得过格莱美奖的音乐制作人,妻子是一名意大利摄影师、电影制作人,两人曾携手踏足世界各地采风,包括肯尼亚、卢旺达、巴勒斯坦、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非主流”地区,制作出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专辑。

  当他们来到宗巴监狱,马上被囚犯们“玩音乐”的方式吸引住了。有些在监狱里呆了多年的男囚拥有某些“特权”,他们自发组成乐队,配备简单乐器,还获准在一个房间里排练。在布伦南和他们沟通录制专辑想法时,他们也很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女囚们平时被限制在一个半露天的窄小区域活动,没有正经乐器,只是拿水桶当成鼓在敲,她们一开始表现不太积极,也宣称自己不会创作歌曲。但没费多少口舌,女囚们开始一个个站出来,哼出带有浓烈个人风格的原创歌曲,如《我不再杀人了》。

  在马拉维,因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英语是官方语言,但这张专辑里大部分歌曲是用当地的齐切瓦语演唱。

  布伦南对这群监狱歌者的创作不吝赞美。“今年格莱美任何类别的提名作品里,你很难找到像《求求你,别杀死我的孩子》这么优美的歌曲,即使从历史作品去找,也得挖地三尺才可能找到这么尖锐的歌词。”

  【音乐无界】

  布伦南常驻意大利,长期关注并向世界推介非洲音乐。他曾和来自马里的乐队Tinariwen合作过,为其制作2011年专辑《塔西里》。这张专辑在阿尔及利亚东南部阿杰尔高原的沙漠中录制,获得2012年格莱美奖。他还发掘过不少非主流乐队,如“马拉维鼠小子”。被布伦南发掘出唱福音歌曲的天赋之前,这群男孩在街边卖烤鼠肉为生;还有卢旺达的“好人们”,三名乐队成员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幸存者。

  遗憾的是,这些乐队和他们的音乐在他们自己国家里没引起什么动静。

  让人惊喜的是,马拉维国内对于“宗巴监狱计划”的反应特别积极,马拉维媒体发表不少褒扬乐队的文章,监狱和当地政府官员也出面表示支持。

  马拉维是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人均GDP仅有255美元,经常闹饥荒。尽管有些人觉得如此大张旗鼓地褒奖一群罪犯不是什么好事,但布伦南觉得这种宣传对马拉维有益。就音乐来说,这也是布伦南打破大众偏狭视野的又一次尝试。

  布伦南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对人的精神生存是一个必需品。我们希望能够借用这一微弱的媒介,让外界一窥音乐的无远弗届,让不同类别的音乐得到更公正的展示。”

  布伦南觉得音乐界被西方主流国家垄断了,人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了解甚少。“无可否认,多少年来,大家一遍遍听着来自伦敦、洛杉矶、纽约这些城市的音乐人制作的音乐,都听得倒胃口了,然而有很多国家虽有数百万人口,却从来没在国际上发行过任何一张唱片。这些国家一直被视若隐形,地球上大多数人想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都很困难。”(沈敏)(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