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跳水改变增长结构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2-05 00:00:00

  新年伊始,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桶,创12年新低,延续近两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因此数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奥伯斯费尔德坦言,因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给资源出口国带来更多问题,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状况最值得关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价格暴跌,已使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出口国经济严重衰退,也拖累了拉美地区经济发展,预计这些国家今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发达国家——

  拉低通胀预期引发长期问题

  《纽约时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几十年来美国经济有一个规律:油价上升时经济受损,油价下降有助于经济增长。但这两年来油价下跌未能传递出利好消息。与以往不同,低油价的破坏性比预想的更大,因为能源企业削减了投资,解雇了员工。此外,油价下跌对页岩油产业造成冲击,目前已有60%以上的页岩油生产企业关闭、停产或缩小规模。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拉德表示,低油价可能进一步拉低通货膨胀预期,引发长期经济问题。

  由于油价持续下跌以及对全球经济的担忧,欧洲主要地区股票指数近日跌至15个月新低。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表示,油价大跌令欧洲面对的经济阻力迅速加大,欧洲央行需准备好动用任何可能的工具,应对通胀率降至负值以及增长放慢的情况。德拉吉还反驳了可以无视油价冲击的观点,认为低能源价格可能拉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价格出现很难打破的螺旋下行走势。油价持续下跌也拉低了日本的通胀率,日本央行可能会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近日表示,预计2%通胀率目标的时间大约会在2017年前后实现,实现目标的时间取决于油价的走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