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来袭 世卫组织拉响全球警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02-04 00:00:00

  反应及时,世卫组织“将功补过”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月1日的紧急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呼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陈冯富珍表示,考虑到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蚊媒的广泛分布、缺少疫苗及快速可靠的病毒检测方法、新传播国家的人群对病毒缺乏免疫力等,此次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受到进一步关注。陈冯富珍呼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减少受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的国家面临的威胁,降低寨卡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根据专家评估及证据分析,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当天表示,巴西最近密集出现的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对世界其他地区构成公共健康威胁。该委员会建议做好对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监测标准化及强化工作,尤其是在寨卡病毒传播和存在传播风险的地区;加强对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密集出现的病原学研究,确定是否与寨卡病毒存在因果关系或其他关联。

  作为预防性措施,世卫组织建议加强对寨卡病毒传播的监测,推动落实控蚊及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孕妇获得必需的信息以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呼吁,各国游客考虑推迟旅游计划,如果要前往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先征求医生意见,并采取个人预防措施,包括穿长袖衣裤,并使用驱蚊剂。该组织重申,暂时不需要采取旅游及贸易限制。

  当天早些时候,世卫组织召开紧急视频电话会议,由发生寨卡病症有关国家的科学家和世卫组织当地负责人等参加。“英国广播公司”指出,世卫组织召开此类紧急会议实属罕见,表明该机构对寨卡病毒迅速传播感到担忧。

  有关人士评论称,世卫组织2月1日的决定,不仅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而且具有丰富的实际意义,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筹集资金和提高相关科研工作的优先度,利于有效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

  世卫组织上一次宣布此类紧急情况是在2014年8月,将埃博拉疫情宣布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但世卫组织当年等待了太长时间才作决定,被批评为导致埃博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因素之一。英国媒体分析称,在寨卡病毒爆发后,世卫组织一直承受着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这次第一时间作出重要决定,有利于改善其形象,也算“将功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