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协议需要各国共同签署,但各国都迟迟不采取行动,致使减产计划如同空中楼阁。产油大国沙特就表示了希望与其他产油国在原油产量方面开展合作,以支撑原油市场,但它有一个条件就是所有欧佩克国家都必须合作。在行动方面,沙特仍顶住来自部分欧佩克成员国要求减产的压力而执意不减产,以试图维持国际市场份额,逼迫竞争对手出局。沙特石油部长曾非常直白地表示,不在乎石油生产大国是否达成合作减产的协议,“我们要告诉全世界,最高效生产的国家就应该得到最多市场份额”。
减产呼声并未实质改变供应继续增加的局面。去年12月在欧佩克召开的半年度会议上,欧佩克未给出具体的产量目标,当前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为3150万桶,超过此前设定的产量目标3000万桶。欧佩克还称,重新加入欧佩克的印尼并未包含在产量目标之内。此次会议后,油价呈现断崖式下跌。
尽管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陆地存储设施近乎被挤爆,俄罗斯原油产量也仍不减反增。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能源部旗下CDU-TEK发送的电邮数据显示,俄罗斯1月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0.69%,至1087.8万桶/天,为苏联解体以来最高,其峰值是1987年创下的1148万桶/天。这是该国产量连续第二个月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今年1月,俄罗斯原油出口增加至533.6万桶/天,同比增长0.31%,环比增长3.43%。俄罗斯原油生产商正利用卢布贬值的低成本优势加大开采,以弥补油价暴跌造成的收入缺口。2016年,俄罗斯仍计划将原油产量保持在创纪录水平。据路透社报道,该国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上个月曾表示,今年的原油产出将比去年“轻微增长”。
有分析指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能否达成一致协议的关键国家既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委内瑞拉,而是伊朗和俄罗斯。伊朗刚刚被解除国际制裁,正摩拳擦掌准备重返国际原油市场,而俄罗斯方面则态度暧昧。之前俄罗斯能源部长称考虑减产计划,随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又表示,目前根本没有任何增加合作减产可能性的新进展。俄罗斯还表示由于本国气候的原因,一旦停止生产,未来将很难重启油井生产,因此几乎无视其他产油国呼吁俄罗斯控制供应量的声音。
俄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从我们的角度看,在非欧佩克产油国不减产的情况下,所有欧佩克国家都同意单独减产是不可能的。”
石油分析师Kamelal-Harami表示,沙特和俄罗斯是不会减产的。高盛在1月31日也表示,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联手削减原油产量“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协议将需要欧佩克成员国在伊朗增产并与沙特的关系恶化之际,彼此之间开展进一步合作。高盛还认为,协调减产将是一种“弄巧成拙”的策略,因为受减产声明刺激而走高的油价将使得页岩油产量迅速回升,一旦油价超过40美元/桶,先前停产的页岩油井将重启运营。记者 周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