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的“供给侧”改革启示:企业转型须断腕

作者:朱超 来源:新华网
2016-01-28 08:18:00

松下的“供给侧”改革启示:企业转型须断腕

松下株式会社常务董事榎戸康二(新华社记者 朱超摄)

  新华网东京1月28日电(记者 朱超 哈昊天)日前,松下株式会社常务董事榎戸康二接受了新华网专访,详解松下的转型之路。其转型之路,对于处于供给侧改革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颇具借鉴意义。

  转型动作大

  榎戸是松下的四大销售公司——电化住宅设备机器、环境方案、影像系统和广播电视网络(AVC)、汽车电子和机电系统中AVC社的全球总负责人。而AVC,正是松下极具代表性、发展速度最快的B2B(企业级)事业之一。

  2015年初,松下中国正式宣布,于2015年1月底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这个公司于1995年成立,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已有19年之久。关闭它,意味着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

  2013年,松下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而此前的2009年和2013年,松下也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个中原因,与截至2014年3月,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彩电业务连亏6年分不开。

松下的“供给侧”改革启示:企业转型须断腕

可当玻璃也可当电视的半透明显示器(新华社记者 朱超摄)

  关闭电视生产线,只是松下在中国逐渐缩小家电生产战略的一个表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松下加强B2B(企业级)业务的步伐可谓大刀阔斧。为推进在华B2B业务发展,松下自2014年起在中国成立了B2B事业解决方案本部,主攻方向包括电动车电池、车载电子,住宅,安防,冷链事业等方面。

  “我们在中国的B2B领域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之一是冷链事业,在中国拥有第一的占有率。”榎戸介绍。

  据松下公司预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生鲜类电商的成长,冷链物流设备需求将成倍增加,到 2018年,松下中国的冷链业将实现销售额翻番,达到30亿元人民币。

  战略转型使得这家消费电子巨头的收入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家电业务只占松下在中国收入的20%,余下近80%的收入都来自B2B业务。

松下的“供给侧”改革启示:企业转型须断腕

松下的4k摄像机(新华社记者 朱超摄)

  松下与东芝的鲜明对比

  在全球家电产业结构调整,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固守传统业务很可能使企业步入僵局,同样是老牌家电企业的东芝公司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从2012年开始,东芝的家电产业就基本没有再盈利,后来更是陷入巨额亏损,实际上成为拖累东芝发展的“僵尸部门”。

  然而,东芝并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电视机、洗衣机、个人电脑等传统家电业务,东芝虽也有剥离计划,但迟迟未见之行动,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的说法,导致其“失去了摆脱 20 世纪型业务结构的机会”。

  对比松下与东芝公司的经验与教训,可以给中国企业不少启示。上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出重点部署。中国当下急需“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患上了类似的“东芝病”——生产已然不符合市场需求,却仍然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亏损增加。

  改革就必须剥离这些亏损业务,并且转型开拓新的业务。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则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高速增长的工业化国家,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供给侧”的各种问题,如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而日本企业的转型与发展,足可以给我们带来借鉴,引导中国企业思考,如何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