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非单方向 居民理财没必要跟风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1-12 08:07:00

  原标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怎么看(政策解读·聚焦)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汇率形成机制已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

  新年第一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下跌,中间价跌破6.5关口。虽然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62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个基点,但在美元走强当下,对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不会单方向

  “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

  过去,市场主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样盯住单个货币会导致对整个国家外贸竞争力的大幅波动,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会导致更多的套利。不干预的完全浮动是理想境界,而我国受金融市场发展阶段的限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马骏表示,更加成型的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机制,将涉及一系列安排,包括引导市场测算保持一篮子汇率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要求做市商在提供中间价报价时考虑稳定篮子的需要,和央行在进行汇率调节时维护篮子稳定的策略。实施这种形成机制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的稳定性将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将会加大。马骏强调,在参考一篮子的汇率体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会是单方向的。同时,建立一个比较透明的、有市场公信力的一篮子汇率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顺应”一篮子货币的目标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地减少央行干预的频率和规模。他认为,当市场充分理解了参考一篮子的汇率形成机制之后,预期就会趋于稳定,做空人民币的压力也会下降。市场预期趋稳之后,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积极的基本面因素就会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必过于担心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

  马骏透露,目前,在决策层面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我国将形成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限制单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汇率调节机制,未来还可引入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让汇率对一篮子适度走强或走弱的机制。

  针对最近有些市场人士通过观察两日中间价的变化来判断央行的意图,马骏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中间价是做市商在前一日收盘价基础上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化等因素报价形成,因此市场人士应当主要看中间价与收盘价的价差和篮子汇率变化的关系。

  他表示,在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中,会明显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但不会严格盯住一篮子。未来,对一篮子机制的设计也可包括一个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对一篮子逐步爬行的机制。由于不是严格盯住一篮子,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由此导致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和套利风险。另外,印度、韩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区都参考一篮子货币,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担忧。

  专家认为居民理财没必要跟风

  很多居民看到人民币贬值,便急着去换汇。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总经理助理林远洲认为,这必须考虑本外币资产的实际综合收益率和自身资产状况,不能因为人民币短期内波动就跟风抢购美元资产,到头来可能会得不偿失。

  对于有旅游、留学、购物等实际需求的居民来说,中国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胡刚建议,在需要的时点或时点之前,价格较为有利的时候可以选择换汇。但需注意的是,大部分居民换来美元都是存在账户中,或是持有在手上,这期间的利息很少甚至是没有利息收入的。

  而从收益的角度看,对于一些高净值客户,有一定财力的话可能会选择投入风险较高的美国股市或楼市,但由于其价格波动风险较大,收益并无法保证,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于一般居民来说,当前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高于同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回报,一般在1%—2%,但大多人民币理财产品都高于3%。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正常表现。”林远洲表示,当前,尽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全球横向比较看仍属较高水平。从购买力评价的角度,长期来看,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度、长时间持续贬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