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环境治理咨商会召开 聚焦农村垃圾处理

作者:魏博 来源:中国网
2015-12-29 16:52:43

国家新型城镇化环境治理咨商会召开 聚焦农村垃圾处理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12月29日讯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激增,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相比,县级以下的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无害化水平低,垃圾带来的污染隐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健康。如何提高乡镇农村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实现县乡镇农村与环境协同规划、共赢发展?2015年12月27日,在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HPCA)主办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环境治理高级别咨商会议”上,专家们围绕县级以下乡镇农村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问题展开讨论,共商县乡镇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能力薄弱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乡镇农村垃圾处理一个很大的问题,真正的资源化率比较低,很多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状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将有一亿多的农民工要进城,垃圾将以10%的速度在不断增加,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当前,无论是城市和乡镇农村大部分采取的措施是填埋,甚至有的是自然填埋,目前比较好的做法就是科学填埋。征一片土地,作为垃圾填埋场,做好防渗透的处理,不断地进行回填,做好排气的装置,把产生的甲烷搜集起来。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差别很大,特别是农村,少数的城镇经济发展的比较好,领导比较重视,采取了一些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处理的量很小。

  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洋主持会议时指出,2014年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3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8个、县级市361个,全国共有县1596个,国家在“十二五”时期的城市一级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目标已经达成,但是县级以下的乡镇农村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要想完成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区、县、乡(镇)的垃圾环境治理工作,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针对县级以下乡(镇)及农村分散式特征的全面环境治理,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还要有适应国情的包括水、土壤、大气在内环境协同治理技术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也要通过产业经济的手段将挑战变成机遇,“十三五”时期国家对于城镇环境治理的指标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产业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据了解,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要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县具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然而,该规划并未将我国县级以下的乡镇农村纳入统计范畴,也并未设定规划目标。李军洋表示,本次举办的高级别会议,通过调研论证并提出国家城市环境治理行业的细分市场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构建针对县城以下乡镇农村的适应性技术应用方案模式,实现县乡镇农村与环境协同规划、共赢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拥有蓝天绿水的生态环境资源财富,为每个人留得住一片故乡田野美丽的“乡愁”。

  无烟裂变清洁技术有助解决“垃圾围城”

  会上,中桥远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董事长、技术总工刘伟奇介绍了“垃圾无烟裂变清洁处理技术”(执行“PARO+3T”工艺)。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针对县乡镇一级的农村垃圾处理市场,日产垃圾在10至200吨,可实行灵活的组合式技术方式,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前景和价值;用于垃圾处理时,无须分选和添加任何化工原料及化石燃料,就可以处理低热值带水混合垃圾;投资效益高,整体运行费用低,建设规模可以实行组合式,成本可控;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无“可见烟尘”,无二次污染;对于解决农村小而分散式的垃圾处理有积极的作用。

  与会专家建议该技术在地方上先行先试,尽快取得项目落地的预期示范成果,并进一步总结地方的成功运营经验为将来的推广,做好技术储备和综合解决方案,争取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县乡镇农村垃圾处理技术推广方案之一。

  国务院特约研究员、原建设部党组成员车书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汪纪戎,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等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在总结发言时,专家们认为,中桥远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发明创造,自主研发的垃圾无烟裂变清洁处理技术与县级以下的细分市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案相结合,形成新型城镇化环境治理领域具有适应国情的中小型市场应用技术模式,该技术经过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检测和鉴定,具有实用性和较好的技术参数指标,是一项实用、经济、高效的垃圾细分市场处理模式,特别适用于我国中小县城及乡镇农村的垃圾处理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垃圾围城”的问题,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建议其进一步加强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汇报,将最新的成果及时反馈到职能部门,争取对该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性的扶持,促进该技术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