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欧季”热络互动带来合作新机遇

作者:孙奕 来源:新华网
2015-12-22 21:06:00

  新华网布鲁塞尔12月22日电(记者孙奕)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访频繁,中欧合作在多层面和多领域收获丰硕成果,欧盟机构、智库、学者对中欧关系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升温。

  专家认为,近几年来,欧洲积极“向东看”,对华外交是欧洲外交的亮点,中欧关系发展也是中国外交今年最大亮点之一。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近期撰文表示,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创新局面的一年。

  中欧关系发展呈现新特点

  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英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访华,掀起“中欧季”交往热潮。此前,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和比利时,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对话相继举行。

  以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为契机,中欧还举办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中国文化中心在布鲁塞尔落成,中欧智库、院校和媒体间交流更加频繁,交流和交往于中欧之间的留学生、游客和企业家与日俱增。

  观察人士分析,中欧关系在新形势下呈现新变化、新特点,中欧开始在标准制订、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领域探索深入合作。由此可见,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欧洲正在积极调整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之间的相处模式,而双方频密互动为欧洲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带来了良机。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访签署的合作文件、有关对接各自发展战略等举措令人振奋。以近期落幕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为例,合作谈得非常深入,涉及很多产业和产能合作,还有开发第三方市场等领域,这为将互利双赢转变为互利共赢提供了契机。

  以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底访华为例,中德决定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携手,并就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探索三方产能合作等取得共识。

  专家认为,共同参与标准制定也是中欧合作的一大新特点。中德加深产业合作有助于推动产业新标准制定,而通过第三方合作,新兴技术才能以标准为依托,进一步实现市场化和创新。

  “未来中欧有望在‘一带一路’建设、欧洲投资计划、5G产业、城市化、能源、智能城市、创新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欧方期待中国‘十三五’规划给双边合作带来更广阔空间。”欧洲智库“欧洲之友”政策主管莎达·伊斯兰告诉记者。

  此外,不久前中国-欧盟投资协定第八轮谈判在协定议题范围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1月开始,双方将以合并文本为基础,推进实质性的文本谈判。专家认为,第八轮谈判极大提升了投资关系和贸易升级,将促进此后中欧制定新的投资和贸易规则。

  推进全球治理合作

  专家认为,作为美国外交政策、货币政策的受害者,欧洲对美国越来越失望甚至不信任,逐渐认识到,解决欧洲自身危机和困境,必须要和中国加强合作。

  王义桅认为,以中国倡议筹建亚投行为例,英国成为西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大国,说明英国等欧洲国家不想成为美国政治的牺牲品,希望通过加入亚投行,借助中国的力量,塑造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另外,在应对难民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地区或国际问题上,欧方日益看重中国的立场。默克尔在访华期间,专门介绍了当前欧盟经济形势、应对难民问题、债务危机等情况,感谢中方给予的支持。

  今年7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对外关系政策》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加强欧盟内部以及欧盟同东部邻国、地中海地区、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报告建议,欧盟应表现出对全球治理改革和建立新机构的开放性,还应认真研究亚投行创建的影响,以正面积极的形式参与到亚投行的建设中。

  王义桅说:“中国是欧洲解决其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的希望和合作伙伴,最起码不是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妨碍。”

  谈到未来中欧关系发展,在香港大学教授欧盟外交政策的德国学者罗兰·福格茨对记者说,中欧关系总体互补、务实、相互依存。中欧不存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层面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欧盟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专家普遍认为,展望2016年,在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欧洲一体化建设继往开来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欧务实合作将继续开创新局面,达至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