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巴黎就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框架达成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这个继《气候变化公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的新起点中,“中国贡献”的分量是彰显无疑且不可或缺的。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力量,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时,中国做出了庄严承诺,并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碳排放量在2014年首次在经济整体增长的背景下减少,国际能源署对其中来自于中国的贡献予以了积极肯定。法国气候问题专家保罗·让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亦认为,中国能够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已经为阻止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可能的最大贡献。
在本届气候大会举行前夕,中国便提出四点期待:一要坚持原则,二要全面均衡,三要引领方向,四要提供保障。中国要求巴黎协议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规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同等处理好2020年前后的气变机制与行动力度,在引领全球转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下,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尽到应尽的义务。中国的这四点期待不仅为气候大会各参与国顺利展开最终谈判奠定了必要的基调,也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找到了关键的平衡点。法国多家权威媒体评论认为,中国在本届峰会召开前后没有像某些国家一般“躲在后台”,而是充分发挥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关键性作用。
对中国而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融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便明确提出了需“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由此可见,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不仅做到了表里如一,还将在未来持续彰显“中国贡献”。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