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华留学生谈“中国印象”

来源:羊城晚报
2015-05-29 09:09:08

听来华留学生谈“中国印象”

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魏先鹏 卢庆雷

来华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样子?风景?美食?高铁?中国朋友?且听留学生们自己怎么说!

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家卓越联盟高校的近20位留学生,近日齐聚华南理工大学,以“中国印象”为主题举行朗诵比赛,表达着各自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

华裔留学生:寻根之旅

目前在华工就读的越南留学生莫河冰、黄家耀,以及泰国留学生苏慧如、林伊玲,对中国有着新鲜而又亲切的感情,因为这里是他们的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他们的祖辈,或因战争逃难,或因出国谋生,都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谋生扎根。正因如此,他们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叮嘱:“我们身上留着中国人的血,你长大后,一定要替我回中国去看看我的故乡,完成我的心愿。”

现如今,他们都来到中国,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求学、生活,完成了祖辈们的心愿。他们眼里的中国,和祖辈们描述的中国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土路变成了宽阔马路,袅袅炊烟变成了现代化生活,交通工具也变成了先进的高铁,但是,乡音不改,思念不变,“无论何时何地,中国永远是我们华裔的梦想。”

日本留学生:从不安到离不开

同济大学的日本留学生下村龙平已经是第三次来中国留学,他对中国、对中国人的印象经历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第一次来中国留学时,下村龙平的心里有许多不安:去了中国会不会受到歧视?中国是否安全?当他走出首都机场,这种不安几乎达到了顶峰,因为约定接机的人迟迟没有出现,他没有手机,没有人民币,不会说汉语,不知道要去往哪里。

终于,他鼓足勇气,向一位保洁阿姨用手比划着借一下手机。让他没想到的是,阿姨二话没说就把手机给了他用。他回忆道:“在到达中国的第一天,因为这位阿姨,我对中国的印象有了180°的转变。”

在中国的日子里,下村龙平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认真、体贴、乐于助人、热情好客,感受到了中国同学的勤学好问、严于律己、善于规划未来。这些良好的印象,让他回国后又连续两次选择了来华留学。他说他的目标是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给中国人展现不一样的日本,给日本人展现不一样的中国。

海地留学生:患难见真情

来自海地共和国的沃特小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中国,那个时候中国在他脑海里是一个位于世界东方的神秘国度。

2007年,作为一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沃特来到天津大学学习。当这个神秘的国度展现在沃特的眼前时,他感受到的是中国的美——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城市、美丽的心灵。

2010年1月,沃特从广播里听到了海地7.3级大地震的消息。家人都安全吗?沃特一遍遍地拨打家里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就在他无助之时,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带着慰问品出现了。大家的安慰和鼓励让沃特度过了那段最孤独、最害怕、最绝望的日子。后来,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沃特的一位亲人不幸遇难,还为他发起了募捐。沃特说:“在天津,虽然海地留学生很少,但我总有一种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间……”说到真情流露时,沃特现场干脆一展歌喉,为大家送上一曲王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