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翼龙”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CFP供图(资料图片)
当前,军用无人机这一“空中幽灵”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无人化作战水平高低的标志,被视为未来战争的标杆武器和发展方向。它的出现并投入使用,不仅改写了现代空中作战的游戏规则,同时也掀开了无人化战争最有杀伤力的一页。在这一页中,中国军用无人机格外耀眼夺目。
起步很早 成绩显著
我国军用无人机的研究起步很早。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苏联取消援助、撤离专家,中国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我国当时就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 (CK-1)高速无人靶机的诞生。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至1988年,长空一号及其系列改进型在我国空空武器试验、核武器试验取样等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随后10多年里,我国先后研制出长虹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T-6通用型无人机、Z-5系列无人侦察机、ASN系列无人机等。其中数十种靶机和侦察型无人机,已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近年来,我国相继研发出数十种新一代军用无人机设计方案、模型及原型机,包括隐形无人机、机翼可折叠无人机、短距离起降的环翼无人机、微型无人机和飞翼式无人机等。
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大量出现始于2006年。这一年,多款军用无人机的设计方案公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翔龙”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其机体设计与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非常相似;“天鹰-3”型无人直升机,可进行悬停和垂直起降;“暗剑”无人机的造型则酷似美制隐形轰炸机,可利用其隐形和高速性能突入敌方空域,对敌空防力量进行压制性攻击。
随后,我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继续取得“井喷式”进步,不仅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中小型战术无人机,还积极发展大型战略无人机。“长鹰”大型远程军用无人机设计方案的展示、彩虹-3(CH-3)无人机、“蓝狐”无人机、ASN-229A型无人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用无人机已经达到了同类无人机的国际先进水平。而“利剑”等隐形无人机的研制则开了中国隐形无人机的先河。
随着新型军用无人机相继研制成功并交付部队,我国军用无人机在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信息对抗等诸多技术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无人机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技术水平、需求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无人机的设计、制造等环节基本上是由几所大学承担,航空工业的骨干型企业真正介入并开发生产无人机还是近些年的事。在这些企业的参与下,目前,我国涌现出了大量从事无人机研制的单位,并在研制过程中走出了一条超越传统飞机研制的道路,形成了巡航导弹制造商、大学和航模公司积极发展军用无人机、群雄并起的良好局面。
虽然我国无人机发展迅速,成果颇丰,但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成果还不多。特别是现有无人机的载重都不大,平台技术难以满足高隐身、高机动能力的要求,在气动力、发动机、轻质结构和高精度导航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我国军用无人机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距离美国、以色列等国还有较大差距,与俄罗斯、英国处于同一水平。
四大明星 纷纷亮相
近年来,众多中国无人机亮相各类航展,其中,受到海内外参观者格外关注的当数以下四大明星无人机。
一是“翼龙”无人机。这是一种集中空、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的多用途无人机,它代表了目前我国无人攻击机研制的最新水平,可谓中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
“翼龙”无人机机身尺寸与美国空军的MQ-1B“捕食者”无人机相似,它具备全自主平轮式起降和飞行能力,最大起飞重量达1100公斤。机重1.1吨,长9米,航程超过4000公里,升限5000米,最大续航时间约为20小时。可携带国产KD-10激光制导导弹、LS-6GPS制导炸弹等,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被称为中国版的“捕食者”攻击型无人机。
二是“彩虹四号”(CH-4)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这是一款察打一体大型军用无人机,是国内同级别无人机系统中挂载能力最强、飞行能力最优的无人机,被称为中国军用航空的领秀之作、中国版的“死神”。
它既可以执行战场侦察任务,搜集敌方作战信息,进行超视距预警,也可以执行电子战任务,还能对地面固定目标和低速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彩虹四号”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平台出众。它最大起飞重量1330公斤,最大载荷345公斤,最大升限8000米,最大续航时间38小时,最大航程3500公里,各项指标均超过“捕食者”。其次是察打一体。该无人机实现了侦察与打击功能的二合一,机腹下装有雷达,使之具有较强的全天候作战/探测能力,它能在5000米高空发射导弹,攻击地面和海面目标,不需要降低飞行高度即可实施攻击。最后是高度智能。它实现了全自主起降,可靠性大为提高。无人机在飞行中可对目标进行定位,随后发射导弹或制导炸弹实施攻击。
三是“攻击-1”型无人机。这是中国空军现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被誉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该机采用单发、大展弦比、平直翼、v型尾翼气动布局设计,可担负低威胁环境下战场重点区域持久侦察、监视和攻击、毁伤效能评估等任务。机上配备有激光指示器等光电侦察监视设备,不仅可以为自己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进行制导,也可以为其他飞机或地面武器制导提供目标指示。目前,该无人机已形成战斗力。
四是WJ-600型高空高速无人机。它是一种大型无人机,外形类似巡航导弹,既可以装载各种先进的光电侦察、合成孔径雷达等电子侦测设备,也可以在机翼下方挂载KD-2等空对地导弹,使之变成“空中杀手”。WJ-600还可以充当通信中继站,让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它控制SH-1隐形无人机和“刀锋”系列战术无人机作战,从而将侦察、通信、指挥和攻击等多种作战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侦——控——打——评”一体化作战。
作用巨大 前景看好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军用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零伤亡、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突出特点。这使得现代军用无人机的任务范围已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观察和毁伤评估等扩大到战场抑制、对地攻击、拦截巡航导弹、空中格斗等领域。军用无人机不仅能对有人战斗机进行支援,有时还能起到替代有人驾驶飞机的作用。
综合起来,军用无人机大致可以发挥3种作用。首先是侦察监视。无人机可以深入敌后上百公里甚至更远,配置在高、中、低空。既可通过扫描式侦察,为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重要的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情报,又可通过抵近侦察,获取准确度高的情报信息。后者非常适用于我军陆军的军、师级和海军陆战队的旅级部队进行战场侦察监视、目标搜索定位以及战果评估等。
无人机还能配合卫星和天波超视距雷达,搜索、跟踪敌海上目标,并实时回传目标信息。这样,军用无人机便可成为反航母作战“杀伤链”中重要的一环。
其次是电子干扰。电子干扰无人机可以飞临敌方上空,通过机载设备发射电磁波、施放干扰箔条等,对敌防空雷达、火控雷达和预警系统等电子设备实施干扰,以欺骗方式掩护我方飞机突防和对地攻击。
最后是火力摧毁。除了反辐射无人机可对敌方雷达等电磁设备进行火力摧毁外,攻击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等也能对敌实施有效的火力摧毁。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克服现有军用无人机的短板,未来我国军用无人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向高空长航时方向发展。以往的无人机由于承载能力小,供电不足,续航时间短,因此,侦察面积小,无法长时间连续获取信息,甚至会造成情报“盲区”,很难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因此,我国军用无人机必须具有大范围搜索和监听、空战早期预警等多种功能。为此,未来军用无人机将可能使用涡扇发动机、转子发动机、太阳能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等新型动力装置。
二是向操控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主要由程序控制飞行,航线相对固定,难以临机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地面控制站操纵无人机时,无人机的反应通常略有滞后,很难有效规避障碍和危险。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军用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无人机的临机应变能力和自主作战能力。
三是向隐身化方向发展。有专家预言:“未来的空战,将是具有隐身特性的无人机与防空武器之间的作战。”为进一步增强无人机的隐身性能,使无人机的作战行动更具隐蔽性、攻击更具突然性,未来军用无人机将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低噪声发动机等,同时减小机身表面缝隙,进一步减少雷达反射面。
四是向任务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无人机承担的任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任务级别将由战术级,扩展到战役、战略级。任务性质也由信息支援保障,扩展到攻击性作战,并实现侦察和打击的有机结合。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可能出现无人预警机、无人战斗机、无人轰炸机、空战无人机、微型无人机等具有特定作战功能的多样化飞机。与之相适应,军用无人机将大量应用于未来战场上,并将产生巨大的战场影响力和战斗力。
五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随着世界防空武器的不断发展,有人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无人机如果携带传感器和雷达前置部署,作为有人机的“探路者”,就能大大减少飞行员因防空武器攻击而造成的伤亡。因此,未来两者结合使用,将起到相互促进和补充的作用:无人机的人工智能技术会大大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有人机上的自动控制、数据链、导航技术可使无人机不再是简单的遥控航模。无人机和有人机将各自发挥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