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轶豪):2014年即将过去。岁末年初,我们一起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而按照计划,日本定于24日召开为期三天的特别国会,并将在众参两院全体会议上举行首相指名选举,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将被指名为第97任首相。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上台以来把重振经济作为最重要的政策,先后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经济增长战略的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安倍还将2014年底众议院大选的焦点定位为“安倍经济学”,并期待以胜利检验民意。虽然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大胜,但是选民们对“安倍经济学”并不认可,在政党论战中更是被批得“一文不值”。究竟安倍经济学位日本带来了什么?
安倍晋三2012年12月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了大胆的“安倍经济学”举措。作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的第一项措施是通过日本央行增持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等方式,向市场扩大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项金融政策是,通过日元贬值的汇率政策,增加出口。第三个金融政策是,扩大年金、公积金等政府基金对股市的注入量,刺激股价上扬。日经指数也不断刷新7年来的最高值记录,一片蓬勃景象。
然而日本市民普遍认为“安倍经济学”受益的只是大企业、富裕阶层,中小企业、贫困阶层变得更加艰难。已经退休,靠着国民年金一个人生活的春海教子女士认为,“安倍经济学”只富裕了有钱人,像她们这样的老人生活越来越困难了,“虽然物价涨了,但是我们的年金没有涨,年金都缩水了。1万元变成9千、8千、7千,再增消费税的话,1万就变成6千的感觉了。在大企业工作的人,退休可以拿到企业年金,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单纯靠国民年金的人,没法生活了。所谓安倍经济学只让有钱人受益。”
据统计,2013年年收入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劳动阶层为1120万人,较上一年增加了约30万人。另一方面,据瑞士瑞信银行统计,2014年日本资产超过约1亿日元(约合500万人民币)的富裕阶层比上一年增加了9万人,每5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亿元富翁。“安倍经济学”,让日本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以及投资基金价格上涨。
日本跨国公司资深战略策划人、成玉麟先生认为,这些超常规的做法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将会引发各界对安倍政府的信任危机,“这第一支箭同时是一柄两刃剑,这些超常规的政策工具的运作由于是建立在市场期待值基础上的,所以安倍经济学向市场鼓吹的期待值一旦落空,有可能引发对该系列性政策、财政金融手段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信任危机,导致股市房地产等市场崩盘,国家财政遭受重创。”
事实上在2014年4月份消费税提增至8%以后,各项经济数据并没有好转:内需下降,家庭消费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反而增加。这些副作用超过了市场预期,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的恐慌。日本维新党的党首江田宪司直言批评,第一只箭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可以长期使用,“这只不过是救命时的强心剂,短时间会提起精神。股票也上涨了,日元也贬值了。但是如果不改善体质,不手术是不行的。不采取根本的措施日本的经济也不会变好。”
“安倍经济学”的“第二支箭”是通过补充预算的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手段增加政府对经济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刺激经济。两年间,十多万亿日元分别投入“社会保障”、“灾后重建和防灾”、“激活地方经济”等领域,但是由于建筑业严重的人手短缺及建材价格飞涨,尤其是地方的公共工程无法按计划进行,降低了经济刺激的效果。
这种“寅吃卯粮”的借款方式,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已将日本国债信用评级下调一档,惠誉也将日本国债信用评级展望下调到“负面”。日本政府盲目举债和偿还能力的降低是信用降级的主要原因。
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是所谓的经济增长战略。2013年第一轮经济增长战略的特征是集中援助大企业和大城市,使强大的企业更加强大,但是未能惠及下面的中小企业。2014年的第二轮经济增长战屡以“激活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为核心。然而却给人们留下了罗列平庸政策的印象。有意见甚至认为“第三支箭”根本就没飞起来。《朝日新闻》特别编委会委员星浩认为在世界经济难见起色的背景下,日本经济重新恢复的可能性很小,“第一支箭已经到了极限。 现在政府发行的国债的7成,都被日本央行收购,这是一个异常的现象。第二支箭财政政策。目前日本90万亿的年度预算中有40万亿是借款,在此基础上增加借款很难了。另一方面即使扩大公共工程建设,但是劳动力不足,也很难开展。第三支箭如果不真正地执行,就不会使经济好转。但是如果推进产业结构改革,自民党就会和他们的支持阶层出现利益关系的对立。这种伴随痛苦的改革很难推进下去。”
2014年底的众议院大选获胜后,安倍首先表示要继续实施“安倍经济学”。但“安倍经济学”的保鲜期似乎正在过去。即使在日元持续贬值、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背景下,日本经济仍在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连续下滑,进入技术性衰退。除去表面光鲜的股市和继续加大的贫富差距,日元信用、普通人的利益,真正的经济复苏何时到来仍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