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推中国航企海外并购 首选欧洲其次东南亚

作者:李丹丹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014-12-03 07:32:00

  涉及多国、多地区层面的战略,注定会对一些行业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航空业。

  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反响热烈,可谓是“一呼百应”。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

  要通商,必先通路、通航。据悉,“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航空公司海外并购的前景看好,主要方向一是欧洲市场,二是亚洲和非洲的新兴市场。

  “一带一路”催热并购

  并购目光瞄准两大区域市场

  一直以来,能否进行海外扩张并购也是航空公司实力的象征。与海外航空地兼并与整合,不仅是我国航空公司自身谋求长远发展的路径,也体现了其在国际市场彰显实力与信心的决心和勇气。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航空业海外并购一改往季的低迷状态,取得了较大的增长。虽然三季度中国航空业对外投资宗数只有3宗,但其交易金额却高达50.84亿美元,位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重点行业的第三位。

  我国航空公司的海外并购之旅,能否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飞出优美弧度呢?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德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较早前,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欧洲、非洲区域均有一些并购行为。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将是一个潜在的利好消息,“若‘一带一路’继续推进,市场需求本身也会驱动航空公司去做一些相关的并购整合。”陈德强认为,多项指标或已表明,我国航空公司的海外并购之时机已相对成熟,并购之举似乎已是“箭在弦上”,并购亦是大势所趋。

  据介绍,“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实现互联互通。

  “有‘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同相关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物流需求等都会增加。”陈德强分析,市场由于该区域发展战略而扩大。

  然而,分析航空公司扩展海外业务的主要模式,一是自己去建一些航线,其缺点在于获得审批的时间比较久。与之对应的另外一面,就是并购,此举可直接利用相关航空公司现有的资源。同时,目前“一带一路”涉及到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

  陈德强认为,这个时间介入(并购)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抄底的时间。

  关于航空公司海外并购在市场中应该瞄准的市场方向,陈德强认为主要两个:一个是欧洲;一个是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非洲的市场。当前,欧洲经济环境仍未走出低谷,这导致航空业面临一些问题,经营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压力,这个时候去并购,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而一旦经济整体复苏后,可能会错失这一机遇。

  另外一个就是新兴市场。这个市场本身的需求增长较快,但是可能受本身资金的限制,该区域的航空企业飞机采购、货运相关的配套服务购买等方面能力可能较弱,此时中国航空企业的资金和管理的优势恰恰可以向这些区域输出。

  航空企业的海外并购历来不乏政府参与的身影。谈及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陈德强表示:“政府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中国之前在进行一些海外并购时,特别是在欧洲、美国都会受到一些阻力,可能跟这些国家本身对中国的并购会有一些抵触有关系。”

  但是,陈德强判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对中国航空企业的扩张抵触情绪可能较小。

  并购或恰逢其时

  多重优势夯实并购基础

  陈德强分析认为:“在具体业务层面,客运是最主要的业务,中国现在跟世界各国的交流比较频繁,业务往来也比较多,中国的航空公司如果不去做这些业务,可能这些业务就被国外的航空公司抢占了。”因此,中国的航空公司会有较大动力去海外开展这些业务。

  另外,就是货运。货运与经济、人员往来有密切关系。除了客运和货运,飞机租赁等航空业配套服务也是空间之一。

  “因为中国近十年采购的飞机数量非常大,本身有这种资产的优势,在扩张时也会有很大优势。此外,中国的飞机租赁业务也发展的比较好,而且本身空客320在中国有生产线,也有利于航空公司根据需要去扩展和购买相关的资产。”陈德强说。

  据悉,通常情况下,一架飞机的飞行年限可达到25年-30年。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退役的飞机都没有达到使用年限。根据国航西南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机队的平均机龄从2010年的8.14年持续下降至2013年的4.99年,今年更降至4.7年。

  很显然,飞机机龄的相对年轻,能为中国航空企业海外扩张带来后劲。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量持续引入新飞机并淘汰旧有机型,不仅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还能够帮助航空公司实现机队结构优化,有效降低公司的维修和运行成本。

  有资料显示,作为东南亚第一大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去年全年净利润下降5%,像泰航、马航、印尼鹰航等东南亚主要航空公司现在都连年亏损。尤其是马航自MH370事件以后,导致其股价一路狂跌,马航也遭遇很多乘客取消行程及机票销售不理想的问题。

  盈利能力恰好也是我国航空公司海外并购优势之一。陈德强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相对增长较高的速度,这给了航空公司持续盈利以保障。

  盈利能力有保障,资金来源就不再是问题。另一方面,国内现在对海外并购的融资,特别是一些大的航空公司去融资,应该能从国开这种政策性银行得到相对比较低的融资成本。

  同时,经过10余年探索,中国企业也积累了一些海外并购的经验,在一些市场的选择,包括时机的选择,都会掌握的更好一些。

  机遇与挑战并存

  规避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所面临的并不只有机遇和挑战,风险也是必然存在的。

  “风险主要来自文化差异方面,另外可能就是本身的经济周期的影响,还有像石油的价格波动,对航空业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陈德强分析。

  比如,技术上的壁垒在于,并购标地所在国家本身对中国是否排斥的态度。在操作层面上,文化整合和管理的整合也尤其重要。

  “特别是在欧洲,管理方式和国内差异较大。所以整合中遇到的问题会多一些,在非洲和东南亚,这方面问题则不是很大。”陈德强认为,东南亚方面本来就是文化的差异,比如马航之前的事故,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在管理上更为松散,这就是文化和操作方式上的差异。

  原油价格波动对航空业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近日,OPEC决定保持石油生产目标在3000万桶/日不变。受OPEC“不减产”决定的影响,上周五,科威特原油价格较前一天的69.89美元/桶再跌2.80美元,至67.09美元/桶,呈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由于航油成本占据了航空公司总成本的40%以上,因此油价的下跌降低了国内航空公司的运营财务成本,使其在海外并购时能够大显身手。(本报见习记者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