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12月16日,中美签署建交公报;两天之后的12月18日,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紧接着邓小平访美。
中国改革开放的35年,也是中美建交的35年。两件大事同步发展、相向而行,改革开放成就斐然,中美关系空前发展。2014,站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启动的历史节点上,站在美国进一步加紧“亚太再平衡”的档口上,我们不得不思考中美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是延续,还是逆转;是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新华网国际频道小编请两位国际问题大咖,为您破解中美大棋局上未来的关键点。
1、中美关系发生四大根本变化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说,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过去三个联合公报、三个联合声明,指引着中美关系,可能未来35年不足以指引。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袁鹏
袁鹏说,中美关系出现四个根本变化,第一个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的GDP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变成了第二。中美力量对比,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期。
第二个是美国战略发生变化。美国战略中心从欧洲转向亚太,尽管出现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美国只是策略上调整一下。而“亚太再平衡“不是策略性的变化,而是带有根本性的战略。
第三个是中美战略基础的变化。冷战时期我们共同应对苏联,冷战后中美之间是经贸利益。现在的问题是,基础将会发生变化和松动,新的战略基础,双方都还在苦苦的寻找,目前还没一个类似新的战略基础出现。
第四个是战略环境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比如会受到钓鱼岛、乌克兰、俄罗斯等第三方因素影响。
袁鹏说,四个变化加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美关系正在出现,有别于过去35年的,一个重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进行战略上的根本调整,那势必是“头疼医脚”,最终的结果就是病重。
2、美战略界断档 对华只有策略
袁鹏说,应对新的变化,美国尚未形成新的对华战略,理由有三:一是奥巴马没有时间,内外乱成一锅粥。
二是除了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些老一辈人大家,还在思考大战略外,美国战略界出现了断档,都是策略性的东西。
三是,美国缺乏一个开阔的胸襟,还是冷战式的霸权思维,在思考一个变动的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台的政策,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策略。
3、势已衰、尚未竭 美国是只老老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说,美国周期正在由秋入冬。2008年危机,是美国由秋到冬的开始,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危机的冬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
王湘穗说,美国体系的几大制度,世界银行、关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盟国体系都显露颓像,只能违背初衷另搞一套,如TPP,TTIP,都违背多边体制的开放精神。美国包括美国模式的竞争力在下降,缺少对变化世界的适应力。可以说,美国的势已衰,尚未竭。美国周期进入生命的退行期——美国老了,还是真老虎,但却是真的老老虎。
王湘穗说,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4、后美国时代或出现三大经济圈
王湘穗说,在美式全球化难以延续,新全球化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全球化将出现退潮。美国对全球事务开始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存在广泛的全球合作,但不如经济圈内部紧密。
王湘穗说,世界将进入“后美国时代”,呈现出力量多极化、文明多元化,可能出现天下三分甚后至多分的情况。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有可能出现三大经济圈,或三大共同体,一是欧洲,一是北美,一是东亚。形成内部经济结构完整、实现自由贸易,统一货币,安全合作的三大圈。
5、中国无意争当替代美国的新盟主
袁鹏说,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新思路,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思维。
王湘穗说,中国战略目标,不是要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去推广“中国体系”、开启“中国时刻、中国周期”。而应该利用美式全球化的余热、美国周期世界总体稳定的环境,开辟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通过加强周边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共同体战略,巩固亚太圈-亚欧大陆圈,形成能够与欧元区、美元区比肩的大经济区。三分天下,中国得一而领之足矣。
王湘穗说,在天下三分、多分时期,谁想一统天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就如同被放在火上烤。在全球化退潮期,谁当弄潮儿,往往就会裸泳。而今的中国正在顺大势而为,积极推多极化,无意去争当替代美国的世界新盟主。 (作者: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