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木村伊量,1953年生于香川县首府高松市,2012年6月开始担任《朝日新闻》社长,2014年11月14日辞职。
有日本社会民主主义“守护神”之誉的《朝日新闻》究竟怎么了?最近,不少人都在问这一问题。误报、虚报、权力斗争……各种质疑铺天盖地飞来。
61岁的《朝日新闻》社长木村伊量,无疑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他因慰安妇及福岛核电站等新闻的误报事件而备受争议与指责。11月14日,木村辞职了。
遭遇围追堵截的“卖国贼”
不到半年曝出的两起误报事件,让竞争对手和右翼势力找到了充足“弹药”,借势发难,将木村攻击得体无完肤。
吉田昌郎曾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在“3?11”后指挥核电站事故灾后处理,2013年因患癌症病逝了。过世前,他曾向调查人员讲述当时情况,被收录成“吉田笔录”。《朝日新闻》在今年5月20日头版报道中引述笔录,称核事故发生后,“90%员工违反吉田命令,擅自撤退到福岛第二核电站”。报道一出,社会哗然。
此后日本各大报纸证实,员工并非故意违反命令,而是沟通不畅导致他们误解了吉田的命令。舆论批评《朝日新闻》刻意扭曲吉田的意思,而木村把关不严,必须还吉田及核电站员工一个公道。
此外,《朝日新闻》过去曾长期引用日本已故作家吉田清治“韩国济州岛存在日军强征慰安妇”的证言。8月5日,《朝日新闻》刊登题为“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思考”的特辑,称吉田清治的证言是虚假的。木村也承认过去的相关报道有误。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放过木村,迅速给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并要求他公开谢罪,承认不存在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
在竞争对手及右翼势力的煽动下,日本各地还掀起了针对《朝日新闻》的“拒买运动”以及要求该报停刊的签名活动,《朝日新闻》陷入了读者大量流失的困境。一向对《朝日新闻》不满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趁机火上浇油,称《朝日新闻》慰安妇相关报道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名誉,还在一次大会上公开批评:“这是有意让安倍政权倒台才刊登出的消息,结果犯下这样的错误。”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
重压之下,2012年6月才上任的木村,只剩下辞职一条路来破解危局。
讲原则的媒体人
木村就误报事件而道歉,日本媒体纷纷就此进行了报道。
1976年,23岁的木村伊量从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一干就是38年,先后担任过《朝日新闻》东京本社政治部记者、驻美国白宫记者、社论委员、政治部长、东京本社编辑局长、欧洲总局长、西部本社代表、负责广告及策划的董事直至社长,被人笑称“生是朝日人,死是朝日鬼”。
虽然大半辈子在媒体圈打滚,但木村却是个非常低调、谨慎的人,翻遍日本各大媒体,基本找不到关于他个人的报道。在日本,对个人进行“专题报道”一般不是什么好事,往往意味着金钱、暴力、性等丑闻。特别是竞争激烈、互相攻讦的日本媒体圈,像木村这种大腕,只要被抓到一点“小辫子”,都会被对手上纲上线、无限放大。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个人丑闻。能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在日本媒体行业可谓凤毛麟角。
至于个人爱好,木村能说的似乎就两点,一是他非常喜欢打网球,在全日本业余选手中名列前茅;二是他对交响乐也颇感兴趣,在美国时经常去听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
木村稳打稳扎、严肃自律的性格,正好符合《朝日新闻》的精英风格,这也是他能步步高升、坐上社长宝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日新闻》社也有派阀政治。木村就是受益者之一。该社一向由政治部出身的编辑记者执掌大权,而负责国际政治的人又是政治部的领头羊。木村从入社就一直负责国际政治新闻的报道和评论,自然倍受前辈们的提携。在担任要职后,他提拔的也多是政治部的人。
作为一个媒体人,木村懂得权变,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即使好朋友也不给面子。
日本政治评论家加藤清隆是木村的多年好友,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加藤的女儿在英国留学时,木村是她的监护人。今年10月20日,英国驻日大使馆决定向木村颁发勋章,表彰他驻扎伦敦期间所做的贡献,木村还打电话给加藤:“希望你做我的见证人。”
“慰安妇误报事件”发生之初,加藤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早到半小时,专门劝说木村:“如果吉田的证言不可信,你进行修订后谢罪,并做出一些社内处分。这样不会有太大影响。”可木村斩钉截铁地回应道:“历史事实不容改变,所以我没有谢罪的必要!”加藤又劝:“如果不变通一下,你和《朝日新闻》都将遭遇巨大的冲击。”木村丝毫不为所动。此后,加藤在《文春周刊》发表了质疑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的一些观点,结果很快收到了好友木村发来的邮件:“你不用来我的授勋仪式了,理由你懂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木村作为《朝日新闻》的社长,确实很有性格。即使在承认吉田证言有虚伪成分、报道有误之时,他也始终没有因此就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事实——文章虽然有瑕疵,但道义却坚决不放弃,这对木村伊量来说不容模糊。
中日关系的理性看待者
右翼和安倍为何如此忌惮木村?这和他的身份与政见有密切关系。
《朝日新闻》不但是创办于1879年的百年老字号,以700多万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始终保持一种“精英报纸”的色彩。其读者学历最高,大学以上的读者占33.2%;读者的家庭收入也是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52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占31.8%。它的影响不可小觑,换言之,社长木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上层社会。
说到政见,木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不得不谈谈。他多次说到,周恩来总理曾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来比喻外交关系。在日中关系上,两国都应该尽力维护前人栽下的树木,为之施肥浇水,反之后果不堪设想。木村对现状有着强烈的危机感:“面对未来不等于忘却历史,如果日本民众不能真诚地面对历史,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将陷入僵局,也势必影响到日本的将来。”他说,日中有几千年的交往史,日本学习了中国很多东西。二战后,日本在经济复苏上超过了中国。现在,中国正在拼命赶超,而且迟早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抬升,而媒体的责任,应该是尽可能地防止不理性情绪的扩大。
在谈到中日关系的前景时,木村坦率地说,个人对两国关系的前景究竟是乐观还是悲观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听之任之。他还强调,日本存在一种“剧场化效应”。就好像有的人对政客根本不了解,但因为喜欢他的表面而支持他。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
让人可惜的是,这么一位有见识、有担当的媒体人,在日本社会整体向右转的不良氛围下,悲凉谢幕。不过,正义与理性的声音,却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正如日本网友评论道:“埋葬木村伊量、埋葬《朝日新闻》,就是在埋葬日本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