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法国社会中,“看中医”不仅成为有些人治愈病痛的选择,同时也似乎成为一种与养生、饮食、生活方式等相关的“时尚”。而且,中医也被整合到其他的文化事项中,与中文学习、器物收藏、健身、易经与风水知识培训、文化艺术、电影、中国文化旅游等结合在一起,被法国人整体“打包”成为一种被时尚性地经常消费的“文化商品”,呈现着一个文化层面的“中国制造”的符号。
中医在法国的传播
学界普遍认为,中医传播到法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法国被称作是中医的“第二故乡”,由此也折射出中医在法国社会中赢得了足够的认可。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于13世纪的时候最早把中医知识带到了欧洲。自17世纪开始,包括法国人在内的欧洲各国的商人、外交官,尤其是传教士,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其间,大量有关中医的著作开始在法国传播,它们基本上都是由传教士和汉学家完成的。直到20世纪,一些医学专业人士才参与到中医在法国的推介之中,并把它更专业地带到了法国人的生活里边。与此同时,不但有更多的中医书籍出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设中医诊所,其中旅法华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如今,各类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中医在法国传播的有力推手。随着人们对中医的愈多了解,不仅看中医的人多了起来,中医诊所多了,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与中医有关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重视。早在1996年,巴黎开设了第一家中医医院,它是在中法两国卫生部的倡议下,由欧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设的。
我在里昂做田野调查期间,结识了一个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的女士玛丽安娜,后来我们也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玛丽安娜特别喜欢中医,有时身体不舒服,她会选择去看中医,同时也练太极拳,还对中国的风水文化很有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易经文化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颇有研究心得。她在年近50岁时开始学习汉语,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有时参加一些教授汉语的社团组织的培训班,甚至还到大学里注册了中文课程。
我发现,在法国人的认知中,中医基本上扮演着五个角色:治病方法、养生之道、哲学思想、文化中介和消费商品。
中医在法国社会中的角色
在法国人眼中,中医首先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的治病医术。有很多医生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为病人治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医治病痛的角度来说,针灸是中医知识中最被法国人所广泛接受的,它也因其神奇的疗效为中医在法国赢得了声誉。法国科学界对于中医科学性的置疑,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相比之下,中药在法国的接受度比较小。
在田野调查中,我发现,有些法国人在调整身体紊乱、疲劳、失眠、上火、憔悴等不适症状时,比较青睐于中医;选择中医医生作为自己的私人医生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在里昂可以找得到很多中医诊所,它们还在当地的各类媒介中打广告。当然,开这些诊所的人,除了中国人外,还有法国人,以及一些源自东南亚的华裔或其他亚裔。
另外,尽管目前法国人对中药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在法国的传统医学中,也有使用植物、药草治病的传统,这就使得中医药“天然地”具备了让法国人对之感兴趣的文化基础。
中医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除了看中医外,有些针对家庭保健的医疗手册也越来越常见于法国人的家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不过,这些有关中医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喜欢中国文化的人群之中。而且,在大多数法国人的认知里,中医基本上是作为一种文化而非完全意义上的医术进入到法国人的生活之中的。
其次,法国人所理解的中医并非仅仅限于可以治疗某些病痛的针灸,还同样包括按摩推拿、饮食,以及“健身文化”(如气功、太极拳)等,这些恰恰符合法国社会中同样也流行的养生时尚。
如今,通过练习气功与太极拳来强身健体的法国人越来越多。在玛丽安娜的理解中,太极拳是一门防御艺术,还显露着一种实用哲学,它探讨的是如何保持平衡、柔韧、饱满,学会自控,它在所有的生活领域内都有帮助。练习太极拳,不但可以帮助她驱赶工作压力、消除紧张,让她感觉浑身更和谐,还让她学会了如何调控自己的身体协作、提高准确性、提高自信心。玛丽安娜还在太极拳的运作中看到了一种自由精神。
与中医打交道多年,玛丽安娜体会到中医透出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她看来,西医忽视了预防,它从来就不知道怎样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也不教人们如何恢复身体的力量。西医看起来感兴趣的是“病”,而不是“病人”。西医治病,而中医治人,后者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的西医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研究,开发新的药物产品,新的完美的诊断仪器,而它却只是一种化学药物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造作,越来越贵,而其疗效却是二流的,有时候还会是有害的。”玛丽安娜曾告诉我。她特别喜欢中医所讲的“适中”的观念,并把它延长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凡事求度,不做极端之事。在她看来,人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似乎不懂得“适中”的原则,这会使得大家很快地浪费掉自己的健康资本。玛丽安娜及其法国同胞对于中医的热爱,与2006年中国国内掀起的“中医存废”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田野调查中我发现,喜欢中医的人总能够从中医治病救人、调养身体的方法和思路中理解到具有中国智慧的哲学思想。很多法国人特别喜欢中医里边所特别强调的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阴阳”之说就非常形象地阐释了这些理念。而且,“Yin-Yang”也已经作为专门的术语成为法语中很流行的一个常用词,并没有使用其他的翻译词汇。
与此同时,中医也成为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媒介。如今在里昂可以发现,活跃着一些以中医文化推广为主要目标的协会,开展中医知识的学习、培训等活动。这些社团组织同时也积极地推广中国的其他文化,比如教授汉语、气功、太极拳等。可以说,中医和其他文化要素互为不同群体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中介。
玛丽安娜参加过很多与之相关的社团组织,并乐此不疲。但她也告诉我,自己为此在经济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法国,看中医是比较昂贵的,一些与中医实践相关的器具、学习培训课程的费用等都比较贵。随着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越来越大,其背后蕴藏着潜力巨大的商业空间。
中医融入法国仍需时日
中医之所以能在当代法国社会中广泛传播,并受到一些民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在数百年的传承中,它在法国的民间社会中逐渐赢得了信任,拥有了文化基础。中医在法国社会中所获得的广泛认知,并非是仅靠部分精英的推动而成的,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扎根。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文化在法国社会的传播,仍然是作为一个“文化他者”出现的,甚至还带有“异国情调”的成分,正是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吸引了法国社会的目光,而人们在与中医等中国文化事项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积极体验,则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
但是作为一种医术,它在法国的医疗制度体系中所占有的位置并不令人乐观。目前,中医还没有被纳入法国医疗保险体系。这就妨碍了作为医术的中医在现代社会制度之下真正地进入到当代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至于中医仍旧是更多地以文化的身份存在于法国社会之中。
不过,中法两国已经开始努力推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而且法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开始授予中医学学位。这不仅仅是医术的合作,更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具感知性的实物与实践。中医从文化层面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将会有益于它未来在法国医疗体制中获得应有的位置。我们希望,未来在法国人的眼中,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充满哲学思想的文化符号,增进两个民族的理解与交往,同样也是一种从制度上在法国获得更多认可的治愈病痛的医术,与西医互有补充,成为法国人医病强体的保障。(张金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