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治国理政新的起点
——四中全会公报系列评论解读之三
刚刚胜利结束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作出的治国理政战略部署,提升了法治地位,标志着党治国理政新的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四中全会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次关于依法治国的重大、重要事项安排。四中全会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对法治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央全会对法治重大问题专门作出决定前所未有,等等。内容决定地位,如此重大的内容决定了法治的权威地位,彰显了中央对法治的高度重视,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上升到了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高度。
四中全会确定我们的法治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个法治道路上又有了新的起点。具体包括通过依法执政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新起点,以法治方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在法治轨道内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从权力反腐走向法治反腐的新起点,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建设推进的新起点。其中,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迈进,一字之差的背后,彰显的是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
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四中全会确定的内容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不仅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且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出了清晰的框架和路线图。
从过去对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认识,再到今天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的认识,四中全会在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治国理政方略方式上有战略意义,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 杨小军)
相关阅读:
——四中全会公报系列评论解读之一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部署,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对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详细>>
——四中全会公报评论解读之二
依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石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会公报的这一重要表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详细>>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实现法治的“全覆盖”
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详细>>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
发挥信息法治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还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即在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新增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新内容。
从而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我国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的法治(制)建设工作,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详细>>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
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里重点谈谈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问题。详细>>
中国网独家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保障司法独立行使职权 拒绝“打招呼”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我国治国理念和模式的第二次飞跃
法学专家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反腐长效机制与权力法治化
法学专家解读四中全会公报: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中国网举办“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沙龙
专家:腐败不能根除但可控 中国进入"依法治腐"阶段
莫纪宏: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赵正群:建议设立信息法部门 加强宪法实施
赵正群:提出法治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