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弗里敦10月15日电(记者 林晓蔚 孙捷 黄显斌)一个月前,由解放军第302医院30名医生护士组成的援塞医疗队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协助当地抗击埃博拉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本月10日,塞拉利昂共有埃博拉确诊病例2950例,死亡930人。面对西非的陌生并艰苦的环境和不断蔓延的疫情,中国医疗队员如何保证个人安全?又如何开展诊疗工作?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医疗队,近距离观察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11件防护用品,36道穿脱流程
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10月1日正式启用,医疗队开始接诊留观患者。
“想要消灭敌人,必须首先保全自己!”援塞医疗队队长李进把抗击埃博拉比作战役。他说:“尽管医疗队员有应对和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的经验,但埃博拉是特殊的烈性传染病。确保医护人员自身零感染,同时确保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是医疗队工作的底线和红线。”
记者看到,中塞友好医院内部严格按防控传染病要求设置了“三区两带两线”:“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带”指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带,“两线”则是清洁线路和污染线路。
据李进介绍,开始接诊之前,他们对塞方数十名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了穿脱防护用品、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和病区保洁等专业培训,逐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治疗组护士长刘丽英介绍说:上班前,医护人员先到清洁区更换衣物、穿戴好防护用品后,经过半污染区,方可进入病房,下班时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在不同的缓冲区脱去相应的防护用品,最后沐浴更衣,方能进入清洁区。
仔细数来,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共有11件,除了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以外,还有隔离衣、手套、防水雨靴等。穿,有13道流程;脱,则多达23道流程,每脱1件防护用品,就要对手部进行一次消毒,同时按照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穿脱不颠倒等10条原则性要求执行。
“防护用品精细的穿脱流程、原则要求及严格的区域管理,是避免交叉感染、保护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关键所在,”防控组组长贾红军说。
“就算做足了防护功课,也不能掉以轻心。”护士孙娟告诉记者,为确保万无一失,医护人员每次进出病房至少两人同行,以便互相检查和监督。
两米距离问诊,实时远程监测
当地时间13日上午8时20分许,记者跟随医护人员来到中塞友好医院的门诊大楼。大楼周围设置了警戒线,防止有人擅闯“禁区”。8时47分,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车辆马上进院!”治疗组组长牟劲松的对讲机里传来门卫的报告。
车刚停稳,司机便从驾驶室跳下打开后车门,5名患者依次下车。医护小组立即按照流程展开工作:防控组对运送患者车辆进行消毒,护理组为患者分发口罩、测量体温,同时引导患者来到门诊大厅的接诊台。
“姓名?年龄?有无接触史?……”记者注意到,问诊时患者隔着接诊台坐在医生对面,中间保持着两米的安全距离。20多项病人信息,医生边问边记,每位患者平均接诊时间为10到15分钟。
详细记录下患者信息后,护士将其领进病房。每位患者将佩戴新型无线体温计,患者体温可连续发射到服务器,医护人员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热型曲线比对,实现对留观患者不间断的体温监护。
30多摄氏度的炎热天气下,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持续一个半小时接诊工作,医生和护士们回到缓冲区域时,人人都是大汗淋漓,口罩、衣服全都湿透,连防水雨靴中也能倒出汗水……
单间隔离病房,全面教育管理
医疗保障组组长郭桐生告诉记者,被转运来的留观病人,由于未经实验室检测,无法判断哪些疑似、哪些确诊,因此,接诊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一律安排他们住单间隔离病房。医疗队每天为留观患者统一抽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化验结果若是阳性,即被确诊。
“防止交叉感染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记者问防控组护士长王新华。
“很多患者对埃博拉病毒一无所知,医护人员一旦离开,他们就会走出病房,有的甚至相互串门,使防控工作面临很大挑战。”王新华说,“通过单间隔离仅仅是防控交叉感染的一个方面,想要真正实现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必须做深做细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
为此,医疗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宣传教育,把埃博拉疫情的防控知识制作成卡通宣传画和温馨提示,使患者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实施分类管理,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立即转运到专门的治疗中心接受治疗,对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则转运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24小时留观;清理环境卫生,每天对病房、病床和卫生间进行消毒,对患者呕吐物及时进行覆盖和消毒,对医疗垃圾和阳性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时进行焚烧和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