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日前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著名地标华尔道夫大饭店,成为美国旅馆业历来最大一笔交易,震撼各界。美国《世界日报》10日社论表示,中国近年大举收购海外知名企业、矿场、地标性建筑和房产,勾起人们对80年代日本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和Sony等产业的历史回忆。中国是否重蹈日本覆辙,投资铩羽血本无归,愈来愈成大众话题。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近年海外大规模投资,成“中国崛起”的一大标志。这是中国经济加速扩张、资源和技术需求增加,政府也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进行全球战略布局的体现。这个现象和日本在80年代经济发展至顶峰,“Japan As No. 1”的作为颇类似,自然引人联想:这些投资适合否?风险多高?最终会不会被外国借金融操作手段而走入陷阱?
2009年迄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盛宴”正迈向高峰。国际性会计公司德勤预估,未来一年中国海外投资将激增三成。著名收购案例不胜枚举,如:大连万达集团去年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中国复星国际集团以7.25亿美元,收购华尔街大通曼哈顿广场;中国SOHO创办人张欣的财团,去年收购曼哈顿通用汽车大楼40%股份。
中国买家已成纽约曼哈顿商业房产最大宗买主。美国东西两岸,中国财团购旅馆、标购大笔土地,拟开发成商业或住商混合大楼;或购买酒庄、度假中心,联想收购美国IBM的PC部门等,案例多不胜数。
在欧洲,中国财团投资泰晤士水务和伦敦希斯洛机场、寻求在英格兰投资建核电厂;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收购瑞典Volvo;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等,都反映当今中国“钱潮汹涌”的实力。
这类收购,带给中国人民族自豪感,认为中国人世纪到来。日本80年代也曾驰骋全球,却先盛后衰。透过汽车、家电、钢铁、造船等行业和出口优势,日本创造巨量外汇,GDP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超越美国。于是日资纵横全球,收购著名企业和地标性建筑,包括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引起美国舆论大哗。
1988年,日本曾自诩全球十家最具价值公司它拥有八家;拥有2850亿美元美国资产与证券,控制逾3290亿美元美国各银行业资产(占总量14%),并持有美国30%至40%的国债,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与日本有关。“日本第一”让日本人备感骄傲。
但其实1985年起情势已暗中逆转。美、日、英、德、法五国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圆大幅升值,热钱涌入,此后四年,每年日股以30%速度飙涨、房地价以15%上冲,出口却出现衰退。股市在1989年底冲至38915点历史高峰后,股汇市接连受国际大鳄狙击,泡沫破灭,很多公司亏损或破产,不得不变卖海外资产应急,投资血本无归,此后日本“失落的十年”,迄今未完全恢复元气。
中国海外投资是否在重蹈日本覆辙?许多经济和学术研究机构,提出警告或分析。综合归纳,中、日许多条件雷同,譬如国内房产泡沫严重、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货币都面临升值压力,巨额海外投资等,都很类似。但中国有日本失败的前车之鉴,对外投资益加谨慎。
此外,中国人口总量大,国家和市场结构与日本不同,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控制力强。最关键的人民币汇率,中国不致重蹈日本受外国压力、日圆急速升值32%的陷阱;政治方面,中国并购属国家战略,松绑速度快,北京也在力防房地产和经济泡沫引发骨牌效应,和日本的应对截然有别。
很多阴谋论者将80年代日本的血泪教训,归咎于国际阴谋家的策略操作,深信日本中了美国设计的金融“吸星大法”诡计,以致海外投资迅速被转移,回吐给美国。这种属臆测的阴谋论太玄深,是否可信,见仁见智。但日本政府政策错误和应对失当,才是关键。
中资大举进军海外,意味中国经济的新时代来临。炫耀式心态、不合理高价收购、带非经济目的的并购固然都宜避免;国企花大钱买开采将尽的矿产,或即将没落的行业,犯错逐渐在增多。
并购涉及外国管理的文化适应、投资国政治气候等,多少有风险。但美中强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互依关系,跨国并购是健康和提升彼此安全保障的手段,应乐观其成。至于成败输赢,只有等待历史发展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