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9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日本首相安倍与莫迪进行了首脑会谈,表示要强化印日关系,扩大两国经济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莫迪强调,“与日本在国防和安全保障方面合作的时代已来临”,表示要把加强印日两国的防务合作作为此次访日最优先的目标。有分析认为,日本与印度的军事合作正在向军事同盟迈进。
自二战结束后,日本与印度的关系一直较为平淡,既没有特别对立,也没有过分亲密。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从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问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球性伙伴关系”开始,到此次莫迪访日双方于9月1日签署《东京宣言》声称两国将建立“特别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两国关系日益升温。与此同时,日印在防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尽管日印对于两国军事交流与合作的目的讳莫如深,但始终回避不了的是两国在地缘和战略上对“中国因素”的考量。
首先是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因素”。日本同印度一样,都与中国存在领土方面的巨大争议,这使得人们不难看出双方在军事领域合作的指向性。
在日本看来,印度地处欧亚大陆的西南前沿,是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地缘上就可以与东北方向的日本形成一条对中国的包围链。尤其是印度处于印度洋的核心地位,对于从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的漫长海上交通线而言,印度具有控制印度洋航运通道的天然地理优势。在当前中国和日本在能源输入都高度依赖此通道的情况下,日本能有这样一个盟友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为此,安倍政府将与印度的合作关系比喻为南海至印度洋和波斯湾的日本海上交通线防卫战略轴心。防卫省官员表示,“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海上自卫队今后可以与印度海军一同巡逻海上交通线。”
对印度而言,也需要有力量能够帮助自己强化和保持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导权。印度《经济时报》8月30日刊文,将日本称为印度“在亚洲最好的朋友”,建议莫迪此行和日本商议结成“军事同盟”,并称“这不是为了侵略任何国家,而是为了避免发生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印度和日本有必要联手对中国发出信号”。而印度一位前海军准将也曾表示,“要想从外交上对抗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影响力,需要日本的力量。”
其次是双方现行军事战略中的“中国因素”。日本和印度都有极为浓重的地区大国情结,也都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噪者。因此,尽管日印两国之间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名义上是着眼全球,但实际上重心还是落在亚洲的中国。两国的军事合作带有明显从南、东两个方向合力“夹击”中国,牵制中国快速崛起的战略意图。
冷战后,日本自卫队逐步将战略重心由东北转向东南、西南方向,并将作战海域扩大到包括南沙、马六甲海峡乃至澳大利亚、中东和印度洋地区。印度海军则于2004年年初确定了“全面控制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的海洋军事战略。可以说,日本与印度不断强化的军事合作,正是两国“南下”与“东进”战略互补互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两国而言,最大限度地限制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是它们合作的动因,更是针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对冲战略的直接体现。
此外,日本与印度两国关系持续走近的背后还有美国推手的影响。从根本上讲,美国非常乐意日印两国的战略接近,试图通过日印合作构建针对中国的“钳形遏制”,形成从日本经中国台湾到印度洋的“弧形战略包围圈”。有分析家就表示,日本积极推动的日美澳印“四国战略同盟”,与美国亚太战略是合拍的。
日印双方的军事合作在大战略上有遏制中国的长远考虑,在短期内则带来了极为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互惠效应,以巩固和体现这种合作的诚意。
在经济上,日本不惜重金投入。日本时事通讯社9月1日称,日印已达成很多贸易合作意向,包括印度方面将向日本开放稀土资源的供应。2015年后印度将以年出口约1000吨~2000吨的规模向日本输出稀土,从而大大降低日本目前在稀土资源上对中国的依赖。而日本方面将加快与印度签署核能协定,实现日本核电站出口印度。
莫迪在访问中表示,印度与日本在维护区域稳定、和平以及海事安全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尤其强调“我们致力于给我们的防务合作注入新的信任和方向,包括军事科技和装备的合作”。为此,除了商定两国海上军事力量定期举行演习,将两国外交、军事部门的“2+2”会谈升级为部长级之外。还商定启动防卫装备领域合作事务性磋商。如果日本向印度海军出售水陆两栖飞机的协议达成,印度将成为日本在战后的第一个军备出口国,意义非同小可。
日本和印度作为亚洲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两国的合作备受各方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9月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注意到莫迪总理访日的有关情况。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我们两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意义很明确,即任何双边合作都应是促进所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不能以对抗和激化地区争端为出发点,这也是日本与印度强化军事合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空军工程大学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