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调查报告称,事发时MH17附近还有3架客机。
空难调查报告中标出的残骸“外伤”。
荷兰安全委员会9日公布的空难调查报告中附加的坠机现场照片。
新京报讯
(记者高美)“马航MH17空中解体,很有可能是由大量来自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令飞机结构损坏而导致”。当地时间9日上午10时,在震惊世界的马航MH17空难事发近两个月后,荷兰安全委员会公布了对这起空难的首份调查报告,并初步得出以上结论。
报告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起空难与技术故障或机组人员操作失误有关。
客机失联前一切正常
按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空难初步调查报告一般在空难后30天内发布,但因事发地点乌克兰东部此前战事不断,报告一推再推。在这份报告中,未提及导致空难的“高能物体”来自哪里,甚至没提“导弹”一词。
荷兰安全委员会出台的这份报告称,黑匣子数据及来自空管部门的数据都表明,直到7月17日下午13时20分03秒,客机运转一切正常,之后突然“终止”。调查人员听取了驾驶舱语音记录仪机组人员对话,也没有任何发生技术故障或紧急状况的迹象。同时,驾驶舱内也没有任何警告声。报告称,飞行数据记录仪也没有任何警告记录,发动机参数一切正常。空管部门也证实,机组人员没有发出任何紧急呼救。而维修记录也表明,客机起飞时状况良好,没有任何故障。
现场不安全只能看照片
对于客机解体的原因,报告认为,从机身和驾驶舱残骸来看,飞机遭到的损害符合“大量来自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的猜测。报告认为,这破坏了飞机结构完整性,从而导致飞机空中解体。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黑匣子数据突然终止、客机同时也与空管失去联系并从雷达中消失。
曾代理过多起空难诉讼的律师郝俊波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对空难调查,专家应去现场看残骸如何分布。最好把残骸一片片拼起来,这样就可以看出爆炸部位发生在哪里,爆炸是什么形状。
但是,由于马航坠机现场附近乌政府军和民间武装一直冲突不断,调查人员没能赴现场,而是通过现场照片进行分析。
荷兰安全委员会也承认,对残骸的分析仍不够全面。该委员会在报告中称,目前调查团队没有机会复原客机残骸进行检验,但从残骸图片看,其受损情况与被高能物体刺穿一致。
另有三架客机也很危险
报告也披露了来自事发当时空域的情况。
空管数据显示,在空难发生时,有另外三架飞机飞过同一片管制空域,两架向东,一架向西,其中最近的一架飞机离MH17只有大约30公里。据悉,报告草案此前已经被送交给参与此次事故调查的各国派遣代表手里,包括马来西亚、乌克兰、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追问
看照片得结论是否可靠?
国际调查团队迄今无法进入现场,只能看照片
据悉,马航空难初步调查报告的证据来自于多个来源,但因为不能进入现场,来自现场的证据只有照片。
荷兰安全委员会报告称,这些来源包括从飞机运营商处获得的飞机维修数据;多个国际航空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包括飞行计划、天气、机组人员状态在内的信息;乌克兰国家空难调查局、澳大利亚联邦警署、马来西亚民航局拍摄的图片;空难后的卫星图像;乌克兰国家空中交通服务企业提供的空管监控数据;俄罗斯提供的空管监控数据;飞机黑匣子的数据等。
报告也指出,飞机受到大量外来“高能物体”刺穿而空中解体的初步结论,是基于对失事地点照片的研究结果,专家没有查看碎片本身。
荷兰安全委员会表示,在7月19日至7月21日之间,乌克兰调查员数次短暂进入坠机现场,拍摄了残骸照片。7月22日到7月24日之间,马来西亚调查团队也独立开展了现场调查,并将拍到的图片和报告交给荷兰安全委员会。但由荷兰安全委员会主导的空难国际调查团队至今仍未能进入现场,只能在基辅进行三周的调查工作,之后返回荷兰。
这支国际调查团队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除荷兰外,还有马来西亚、乌克兰、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此外,还有来自法国、德国、印尼、意大利和欧盟的专家提供支持。
为何不提及被“导弹”击中?
初步报告只是“技术表述”,专家认为客机可能被不止一枚导弹击中
军事专家岳刚认为,报告中提到飞机被“高能物体”刺穿,而没有直接说是被导弹击中,是因为这份报告仅仅是“技术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