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一家大小在里海沙滩边眺望。里海是伊朗人假期休闲的首选。
从地理上看,伊朗几乎是和中国颠倒过来:与中国东南边湿润、西北干旱不同,伊朗东南边是大片的卡维尔盐漠和卢特荒漠,北边与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里海接壤,阿尔伯斯山阻隔了来自南边的热气,守护着这片与德黑兰相邻的世外桃源。
地理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内陆干旱炎热与里海地区的凉爽湿润形成截然的反差,造就了伊朗人特别是德黑兰人的里海情结。
由于距离仅三个小时车程,一到假期,德黑兰人一家老小驱车前往里海。翻越阿尔伯斯山的路途中,原本荒芜的群山突然长出了绿色,一条溪流沿59号公路蜿蜒前行,河谷两岸绿荫丛丛,部分德黑兰人停下车,在河谷岸边搭起了帐篷,铺上毛毯,拿出食物和水烟,畅快的聊天。五颜六色的帐篷漫山遍野。
其他德黑兰人继续向前赶。过不多久,眼前视野突然一片开阔,自南向北的道路向东西方向分叉,这是里海沿岸的交通枢纽查鲁斯市到了。沿东西方向的22号公路行驶,精致的花园别墅顺着海岸线一路排开,风情迥异于德黑兰的灰暗色建筑。透过别墅的间隙,不时可以窥见蓝色的水面泛着波光:里海到了!典型的德黑兰人应该在此时纵情的大吼。
记者认识的不少伊朗富人都在里海边拥有别墅,而这也几乎成了富人的身份标配。伊朗富人谈及自己的里海别墅时,洋溢的自豪情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阿尔伯斯山不仅阻隔了热风,也区隔了山两边不同的风俗文化。大德黑兰地区是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身份敏感,街头的革命卫队士兵警惕的眼神扫视着行人。里海地区在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中都未有强烈波及,主打基调是休闲和放松。霍梅尼和哈梅内伊的头像几乎难见踪影,街头上男人们穿上短裤晃来晃去,肯德基、麦当劳、ZARA等西方品牌比比皆是。Namakabrood市的一处大型游乐场内,过山车、卡丁车、摩天轮、缆车等游乐设施齐全,黑袍女人在旋转天轮上放声欢叫,其他游客也对此处之泰然。
由于近几年的工业污染,里海的海水不复当年的清澈,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德黑兰人的度假心情,在闭锁沉闷的社会环境下,里海象征一个自由、轻快的栖息地。(新华社德黑兰分社记者 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