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6日文章称,法国总理瓦尔斯8月25日向总统奥朗德递交政府辞呈,奥朗德随后责成其组建新一届政府。瓦尔斯上任不到5个月便辞职重组内阁,反对党代表也藉此机会强调政府已失去民意支持,要求提前大选,表明法国的经济危机正在引发政治危机。分析指,危机时期,本不容易决策,更容不得无为而治。政治家的职责就是认定“符合大多数人长远利益”这个方向,知难而进。
文章摘编如下:
事情的直接起因似乎并不复杂:经济部长蒙特布尔在媒体公开自己在经济政策上与总统、总理的分歧,教育部长阿蒙不甘落后,也公开表示了类似的分歧,自称与(社会党内)“造反派”立场接近。政府不是议会。
从执政和议政的分工来看,这两位部长显然有混淆角色之嫌,因此请他们走人、重组政府符合目前仍然有效的规则。否则,瓦尔斯可能重蹈其前任埃罗的覆辙,当时多位部长发表“高见”,常与总理唱反调,令政府形象受损,让人怀疑政令是否有效。因此,不论是奥朗德还是瓦尔斯,面对部长公开质疑既定方针,也许别无选择,只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处理危机。
问题是,不论蒙特布尔此举是否出于个人的政治野心,他和阿蒙以及执政的法国社会党内相当一部分议员对于政府既定经济方针的质疑则是总统、总理无法回避的问题。
自奥朗德2012年上台以来,法国经济始终萎靡不振,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已经陷于停滞,总统有关失业率下降的预言更成了媒体的笑柄。奥朗德原先的如意算盘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一方面采取减少财政开支的措施达到平衡、甚至减轻债务的目的,另一方面盼望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能进一步推动法国经济,并通过经济复苏达到加大净化财政力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目的。
但经济持续不景气使总统决定加大对企业减负的力度,旨在提高法国经济的竞争力。这便引发了政界、尤其是党内对目前经济政策的批评,这类批评主要集中在“政策不公”上,比如蒙特布尔就呼吁在对企业减负和对民众减税上应该“重新平衡”。
当然,批评者并非不知道社会党政府在增税方面对贫困阶层还是手下留情的,迄今为止,法国仍然是极少数购买力并未下降的欧洲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为企业减负,又要继续提高民众购买力,回旋余地从何而来?包括蒙特布尔在内的批评者将目光转向欧盟、尤其是德国:他们要求放弃紧缩政策。
在这一点上,奥朗德跟社会党内的批评者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他也曾两度试图说服德国总理改变欧盟经济政策的方向,使欧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有关财政赤字的尺度,通过刺激、促进经济增长达到减轻债务的目的,但德国不为所动。与批评者不同的是,奥朗德并未放弃有关净化财政、减少赤字的承诺,并一再表示要减轻国家债务。
为此,他必须继续推动相关的改革,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只是,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总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而改革即使产生效益,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这是总统民意跌跌不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无“切肤之痛”的外国媒体似乎相对公道一些。比如,《法兰克福汇报》就认为奥朗德上台以来政策的方向大体上是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但力度还不够,难以明显见效。
对于陷入政治危机的法国总统和总理来说,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恰恰是时间不等人。虽说新内阁定于8月26日出台,但在原先的执政伙伴环保党威胁发难、社会党左翼一再扬言造反的情况下,新政府能否以“既定方针”指导下的预算获得执政党内多数的支持通过议会这一关?
如果闯关不成功,从目前总统、总理民意分极低的情况来看,押上政府责任很可能导致提前大选和“变天”,那么近年来惨淡经营的改革也难免前功尽弃,法国将再次处于十字路口。同时,即使这一次闯关成功,如无经济成效的支撑,政府也可能面临执政党内越来越强大的“造反派”,要想继续推行既定方针,必定越来越困难。毫无疑问,法国已经提前进入多事之秋。
话说回来,危机时期,本不容易决策,更容不得无为而治。政治家的职责就是认定“符合大多数人长远利益”这个方向,知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