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1元人民币,到2012年时已升至3.842万元。即使考虑到物价上涨16.2倍,中国人的实际收入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只不过206.4亿美元,而去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4.16万亿美元,力压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日,韩联社以这样一组数字刊发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特稿,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由东亚病夫变为G2”。2011年10月,“阿拉伯之春”在西亚北非甚嚣尘上之际,英国《经济学家》以“伟大的稳定器”为题聚焦“邓小平的遗产”。文章说,一些人在问中国会否是下一个,但事实表明中国没有受到这种趋势影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规模巨大的经济增长让足够的人满意于现在的制度,为此应感谢已去世十几年的邓小平。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第二天的《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的:“邓小平,共产党中国的建国革命者之一、改变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现代化的设计师,于周三晚间在北京去世。终年93岁。”“法国信息”网站的报道称,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政治史,实际上是由四位了不起的政治人物历史交织而成的,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报道援引著名作家考费尔的话称,是邓小平最终实现了对中国的有效治理,让中国从革命状态过渡到建设状态,真正开始现代化步伐。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几经沉浮,后主导改革开放,又因天安门事件受到争议,待他的一生告一段落,人们总结时才真正意识到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他手中,中国真正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最终证实了拿破仑预言的那句话“当中国醒来时,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德国《时代周报》以“伟大的改革者的遗产”为题评论说,谁想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就必须理解邓小平。邓保留了毛时代的共产主义动力装置,同时建设了一个现代化国家。邓让世界成为受益者,因为他的改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没有中国改革,世界无法想象。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法国记者 孙秀萍 王刚 青木 萧达 杨明 柳直 汪析】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