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右倾化严重威胁地区和平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4-08-20 17:07:15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投降69周年纪念日,二战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依然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回顾反思这段历史,是为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今天,日本仍在否认美化其侵略历史,在政治右倾化道路上渐行渐远,意图逐步脱离战后的和平主义道路,向以军事力量和军事行动作为其外交国防政策工具的方向发展,在与邻国领土问题上屡屡挑起事端,成为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有四个表现。一是歪曲和否认侵略历史。日本右翼政客一再否定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制造“侵略定义未定论”。除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荒谬做法外,最具代表性的行为莫过于参拜靖国神社。自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宏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后,内阁成员及国会议员以公职或私人身份参拜一直不断。二是企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右翼企图通过修改“和平宪法”打破制约,放弃其和平发展道路,力图重新武装日本,公然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三是频繁在领土问题上制造事端。2012年9月,安倍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公然“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四是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日本发布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再次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积极扩军备战。2014财政年度日本国防开支连续增长,较之前一年增加2.2%,国防预算增长创近20年新高。日本将利用充足的军费,购置F-35战斗机、建造大吨位的水面战舰等进攻型武器。此外,日本自卫队还多次举行联合演习,其中夺岛、封锁海峡等演练内容是重中之重。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有得到应有清算,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根源所在。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对德国实施了彻底的“非纳粹化”政策,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清算不彻底,失去了一个让日本政府以侵略战争为教训,进行深刻反省的机会。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战争犯罪感和内疚感日益淡薄,否定、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言行甚嚣尘上。冷战期间,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发生改变,1951年9月8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同时与日本单独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使日本实际上摆脱了被占领状态,对日本的改革和制裁也就不了了之,滋生保守政治势力的土壤被保留下来。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成为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外部条件。美国推行所谓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日本积极充当其“马前卒”,以争取美国的信任支持。去年5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回答有关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问题时回答:“对日本宪法的问题应该问日本。这是日本政府内部考虑的事项。”美国作为日本制定和平宪法的当事国,却冠冕堂皇地把日本修改现行宪法与其他国家的宪法修改混为一谈,这无疑会给日本右翼势力发出一种错误信号。国际舆论对日本右翼行为的放任与纵容,助长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对待纳粹德国的侵略历史,全世界不仅一致谴责,而且只要德国一旦出现纳粹复苏的苗头,国际社会就会齐声喊打。相反,在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上,国际社会则在很多情况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掌握着世界舆论和价值判断主导权的美国态度密切相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