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狮子王”的非洲野保之路

作者:丁小溪 来源:新华网
2014-08-20 11:48:46

  新华网内罗毕8月19日电(记者丁小溪)浅褐牛仔帽,墨绿运动衫,通身的干净清爽看起来不太像常年出入丛林的野外工作者——这就是非洲大陆上第一位全职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中国人,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保护区的大草原上与狮共舞的中国“狮子王”星巴。

  星巴本名卓强,四川资阳人。小时候,他痴迷于关于狮子的动画片《森林大帝》。2010年,37岁的他辞去公务员系统的铁饭碗,只身赴非,投身于无收入的野保事业。当时,他的女儿已经6岁了。

  “难道你和狮子比同我和女儿的关系还好吗?”面对妻子的诘问,星巴一度无言以对。

  还有来自父母的压力。“对他们来说,非洲就是不毛之地,战乱,疾病丛生”。星巴说不出口,为不让老人担心,一直谎称在伦敦、巴黎、纽约……直到2012年,在央视播出的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纪录片中,星巴担任转播顾问和现场嘉宾,父母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真实行踪。

  父母的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激烈,理解了儿子的选择。“如今,我每年都回家看看,让父母放心。”

  为得到妻女的支持,星巴多次带她们体验非洲。妻子从对抗转为理解、支持;女儿也变了,开始热爱野生动物和大自然,视野、爱心、责任感都大了、强了。她告诉老师和同学“我爸爸在非洲保护狮子”,无比自豪。

  在家人的支持下,星巴迈开更大的步子追逐梦想。“我觉得,不做这个,我的人生如行尸走肉,毫无意义。”

  星巴认为,野保艰辛,可总得有人做。一个人开始做了,其他人才会跟进。对于当年的决定,他从未后悔。

  辞职到非洲做野保,他改了名字。非洲斯瓦西里语“星巴”就是“狮子”之意。他借此提醒自己,太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绝不能懈怠。

  一百年前,非洲狮子约有20万头,如今只有不到3万,肯尼亚不足3000头。据星巴介绍,狮子处在草原生物链最顶端,是指标性动物,一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可从狮子的数量和比例判断。

  “狮子潜意识里是害怕人的,不喜欢你,就离你很远。它们很聪明,能很快感知人的情绪变化,”一说到狮子,星巴便满脸兴奋。

  最初全然出于对狮子的喜爱。后来,星巴发现做野保可以提升中国人的形象,这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

  2004年,星巴第一次踏上非洲,来到马赛马拉,从此涉足野保。2010年,星巴终于来到非洲追梦,那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很难融入由欧美和当地白人控制的野保团体。一些人质疑他的动机:“来弄象牙和犀牛角的?”

  星巴说,一些西方媒体的偏颇报道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面对种种非议和不信任,他白手起家,从与马赛马拉当地部落建立关系开始。为此,他生活在部落中布满牛粪、用茅草和树枝搭建的简易房屋里,成为非洲草原上的“中国野人”,并与保护区护林员打成一片。渐渐地,他的热心、友善和努力得到了认可。随着局面一步步打开,白人也来找他合作。2011年,他创立了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

  基金会已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签署合作协议。目前主要靠国内捐助,项目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大型猫科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捐钱捐物,每年大约会有100名中国人来做义工。

  星巴有个梦想:“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坐在越野车上,与中国的老虎、熊、狼、狐狸和金钱豹同行。现在很多城市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以为大自然就是农家乐。”

  在他眼中,真正的大自然是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环境。星巴在非洲大草原上开车的时候,狮群就在车边睡觉和玩耍。猎豹会偶尔跳到车顶,和他打个招呼。晚上在野外睡觉,野兽就在他的帐篷外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