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躲避电子眼秘籍 美国:闯红灯后不停摇头

来源:央广网
2014-08-19 00:00:00

  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处理得当,有些方法可以躲避电子眼抓拍。比如,抠掉车牌中间圆点;再比如,红灯亮后有延迟时间、个别车道可以躲避电子眼、刚过停止线立即停车等等。对此,不少的网友纷纷留言评论、争相效仿。

  但到底是靠谱还是不靠谱呢?有记者联合民警对这些所谓的防抓拍秘籍进行了实地检验,结果显示,这些秘籍并不靠谱。就拿“抠掉车牌中间圆点”来说,现在电子眼抓拍都是直接对准车牌,采用车牌识别的方式进行记录,小圆点存不存在并不会对电子眼抓拍起任何作用。

  其实一直以来,网上都流传着一些躲避电子眼的所谓攻略。尽管交警不时会出来辟谣,但总有一些司机朋友信以为真。那么,国外的电子眼又有多厉害?“抓拍”与“防抓拍”究竟谁更强?

  先看看美国。在加州工作的李薇透露,虽然说大部分美国人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但他们对交通电子眼却也是十分厌恶,规避电子眼的手段也相当直接,有些画面甚至是十分的可笑。

  李薇:我亲眼在路上看见有一些地方路口的电子眼上边蒙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做成了一个兔子、狗的形状纸箱扣在电子眼上,特别搞笑,有些电子眼跟外面镜头被人刷了油漆,因为美国是警察开出罚单,你任何不服都可以上诉,所以有些人他知道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的时候,比方说闯了红灯,他就边开车边不停的摇头,摄像头摄下来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司机,他就说不是他自己,美国法律就说遇到这样罚款可以避免。

  电子眼监控本是协助警察执法、维护正常道路交通秩序的的一种手段,但李薇说,在洛杉矶等一些城市,交通电子眼被大量的拆除了。佛罗里达州甚至立法,要求警察必须要亲自上街执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薇:美国人认为装电子眼是交通警察偷懒的一种表现,作为纳税人交了税供给警察来维持交通秩序,那警察就应该尽到责任,身体力行的维护交通秩序,凭什么我交一份钱给警察发着工资,然后我再交一份钱去安装这些电子眼设备,美国目前的情况至少在加州和佛罗里达这两个州明确的就通过立法来取消电子眼,警察的巡逻车分布在全市的各个角落,他如果发现你违规就会把你拦下,给你当场罚单,镜头发现一些暴力的犯罪违法事件,如果电子眼录下来他可以帮着警察取证,但是在用维持交通秩序这一块,美国民众对电子眼还是比较反感的态度。

  再来看看澳大利亚的状况。澳洲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路面上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有明显的指示标志,通常情况下,司机也并不会想去主动的规避摄像头。

  胡方:澳大利亚有明文规定,所有的电子摄像头前150米左右的地方,需要有明显的标志来写明前方有摄像头。如果不设立这样的标识,摄像头所拍摄下来的照片是无效的,虽然这样的标识会让很多超速的司机一看到标识就故意放慢速度,减少被抓住的机率。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样更能够保障澳大利亚人在道路上被拍摄的知情权,因此在澳大利亚司机并不需要看其PS或者是电子狗来侦测摄像头,直接看路边的标识就可以了。

  对于澳大利亚的司机来说,防不胜防的并不是电子眼,而是随时可能出现在身边的便衣警察,很可能在你身边行驶着的一辆不起眼的私家车就是警方的便衣执法车。要想不被罚,唯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遵守交通规则。

  胡方:澳大利亚法律允许警方使用民用车辆在路上巡逻,便衣警察所使用的交通手则和普通市民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当他发现违法或者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时,他就可以立刻拉响警笛,瞬间变成警方的执法车,这样的便衣警车并不是躲在角落里边,而是正大光明的就像是民用车一样跟在你车后面开,所以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这样的方法是能够接受的,而且也不涉及到钓鱼执法的问题。

  最后,再看看咱们国家的香港地区。《中国日报》亚太分社记者李涛介绍,香港在1993年就开始在街头安装闯红灯摄影机和侦速摄影机。但是事实上,虽然现在香港有1300多个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实际安装电子眼的数量却不足两百个,当然也从来没有见过市民讨论规避电子眼的话题。

  李涛: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香港路上交通工具的过程比例比较特别,私家车的数量其实并不多,香港运输署的数据显示,香港大约有9成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比例是全世界第一,而公交巴士的司机和大部分的私家车司机在驾驶的时候总体上都非常规矩,包括任意变道的行为都不常见,也有基本的足够礼让行为,所以重点路段设有监控设施一般就已经能够满足需求,同时这一百多个闭路电视摄像头的另一个功能并不是拍摄路面的违章驾驶行为,而是为了将拍摄的交通情况影像通过互联网向市民广播,运输署的网页每两分钟就会更新,以最新的交通情况快拍,并在网上进行直播,帮助司机掌握香港各主要道路的技师交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