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主义"难解中东困局 将伙伴国推向前台

来源:新华网
2014-08-19 13:37:00

  据参考消息8月19日报道【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8月18日文章】题:正在形成的“奥巴马主义”:发动有限的空袭,强化伙伴关系

  伊拉克再次陷入宗派暴力冲突和政治混乱状态。一个伊斯兰极端组织控制的区域超过了“基地”组织曾经有过的势力范围。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做好了入侵乌克兰东部的准备。

  近几周来,这些——以及像北非这样的——全球热点地区的局势都朝着愈演愈烈的方向迈进,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者也不知道他在每一场危机中到底在发挥何种作用。贬低他的人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一团糟——许多人质疑这位因无人机袭击和特种部队突袭而闻名的总统是否还有国家安全原则可言。

  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政府官员一直努力阐释总统的外交政策观点,以及他对动用美国军队的看法。但是近几周来,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举动——还有一些低调的做法——开始把或许可以称之为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原则的拼图拼接起来。

  新美国安全中心主席理查德·方丹说:“认真研读奥巴马最近在西点军校发表的讲话会发现,他非常强调让伙伴国采取行动这一点……这样美国就不必直接参与了。”

  方丹说:“这让人想起尼克松主义。”也就是美国奉行的让安全伙伴国发挥作用而非自己直接参战的政策。他说:“我认为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些情况非常符合那种路线。”

  美国力避直接上阵

  随着乌克兰局势的不断升温和伊拉克局势的白热化,一些人对奥巴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资深成员迈克·特纳上周说:“环顾世界,人们不只是想知道美国在哪儿的问题,他们还看到我们的盟友对于美国的领导作用少了些把握,多了些疑虑。”

  特纳说:“因此,他们变得更加忧心忡忡,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降低。看看乌克兰、中东、亚洲的情况,会发现全世界的人都在问,美国去哪儿了?我们的政策在哪里?成果在哪里?”

  不过如果细看全球这盘棋和奥巴马最近的举动,会发现他正在形成一套新的路线。

  辞别的是他在第一任期用武装无人机发动的成百上千次的定点袭击,这些袭击的目的是重创“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核心领导层,并清除该组织在也门和北非的分支机构的头目。辞别的还有类似于2011年5月击毙本·拉丹那种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有效的——特种部队突袭行动。

  迎来的是对美国空中力量的“有限”和“有针对性”的使用,就像奥巴马为防止“伊斯兰国”杀戮少数派民众而准许在伊拉克北部采取的行动。

  迎来的还有为打击充满暴力的伊斯兰极端组织而将美国制造的武器直接输送到当地的军队,就像奥巴马为武装伊拉克库尔德民兵组织而运送的武器。

  迎来的还有向美国的盟友发放成百上千万美元,从而让它们做美国三军统帅不愿本国军队去做的事情——打击“基地”分支机构。奥巴马11日批准向法国政府提供一千万美元,帮助两万名法国军人在北非从事反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