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鲜明
“树冠”反卫星项目中的打击力量由苏联空军改装的3架米格-31战斗机组成,改装后的米格-31多了个后缀“D”,配备了76M6型“接触”导弹,可用于摧毁敌方卫星。不过,随着整个“树冠”项目的瓦解,“接触”导弹的研制工作也被中止,3架米格-31D截击机被遗留在了位于哈萨克斯坦萨境内的雷沙甘靶场。后来,哈萨克斯坦一度试图将米格-31D用于发射小型宇航火箭,但这一计划也最终宣告破产,米格-31D彻底被废弃。
“树冠”项目重启后,有消息称,用于替换“接触”导弹的新型反卫星导弹由位于莫斯科近郊希姆卡赫的“火焰”设计局重新研制。该局专门研发宇航火箭产品,但拒绝向媒体透露具体信息。有关新改装一批米格-31,用于替换哈境内废弃米格-31D的消息也不明朗。之后俄罗斯国防部透露,2013年年底进行的与“树冠”项目相关的系统试验,主要目的是测试目标指示信息的发送、通信系统的工作能力,以及地面和空中部分的协同,在这里,俄将使用空军普通的米格-31歼击机以替代苏联时期的米格-31D。不过,俄军系统消息人士也表示,将米格-31改装成米格-31D并不是太大的难事,只需拆除机载雷达和一些外挂点,并对机翼前端略作改进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即可。
一般来说,反卫星的方式有武器拦截,卫星拦截卫星和利用航天站或航天飞机来俘获敌方卫星三种。苏联于1968年就开始进行反卫星拦截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反卫星实战能力的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一体化反卫星系统,“树冠”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谈谈最重要的反卫星武器—导弹。导弹的发射方式包括地面发射和空中发射。无须讳言,由战斗机携带导弹来打击卫星的技术还是相当复杂的。目前也尚无资料披露米格-31D和其所携带的“接触”导弹的详情和作战方式,这里我们仅通过传统理论来加以猜测。米格-31D战斗机属于高速截击机,最大飞行速度2.83马赫,低空飞行速度也可达1.63马赫,在高空高速的状态下发射导弹,使得导弹具备高度与速度优势向目标飞行,这是最基本方式。发射后,导弹在接近卫星时便利用战斗部在其附近爆炸,形成猛烈的高速碎片并产生热辐射和冲击效应,或利用导弹弹头直接打击卫星,将其整体结构完全破坏,致使其丧失工作能力。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打击军用卫星,尤其是在低轨道上运行的间谍卫星或海洋侦测卫星等。可以说,战斗机上发射导弹,能够使导弹获得很高的初速度,相当于增加了导弹的射程和杀伤力,在战术上是一种创新,更强化了战斗机在空天范围内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