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要夫人在南京看了什么?

作者:郑晋鸣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8-18 10:18:00

  原标题:国际政要夫人在南京看了什么?

  8月16日,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夫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夫人、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夫人、黑山总统武亚诺维奇夫人、瓦努阿图总理纳图曼夫人,一同参观了南京博物院,领略了博物院中珍贵的文物典藏,体验了传统的民间工艺,并一睹院内的镇馆之宝。

  今天,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的陪伴下,记者沿着她们的路线,追寻文化交流的美丽印记。在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成为江苏向世界展示文明发展历程的一扇窗。

  老大殿里,一盏2000年前的环保型灯具—东汉错银铜牛灯,引起了夫人们的注意。“她们都觉得,古人有这么强的环保意识,很了不起。”龚良说。记者看到,东汉错银铜牛灯是一只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据介绍,当灯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可以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并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实际上,在世界环保灯具发展历程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0多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在设计青铜灯具时,就注入了环保理念,如云纹牛灯的双角,在表现艺术造型的同时,又发挥着烟尘导管的作用,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比我国晚了1500年。

  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馆内,民间艺人用南京云锦、无锡泥人等8种民间传统工艺,展示着江苏的文明进程。

  “一匹黑马即将奔腾万里,马脖子下面,一条红色流苏飘带迎风飞扬。”龚良指着巨幅苏绣作品《丝绸之路》告诉记者,这幅由彭丽媛和夫人们参与绣制的作品,象征着一条友好交流的“新丝绸之路”。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吴县,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劈丝”是苏绣独到的工艺手法之一,它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并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运针,绣出的作品灵活生动。苏绣工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如今,苏绣闻名海内外,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龚良告诉记者,彭丽媛是个“内行人”。当时,惠山泥人大师王南仙正在捏泥人,有一个是穆桂英,彭丽媛一眼就看出,并说:“这个我认识,我曾经演过《穆桂英挂帅》。”

  “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无锡惠山泥人备受青睐,作为江苏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惠山泥人工艺复杂,造型独特,饱含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2006年5月,无锡惠山泥人经国务院批准,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