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动机”要熄火?

来源:国际商报
2014-08-15 10:07:00

  欧债危机期间,德国曾用亮眼的表现带动着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如今,西方与俄罗斯的制裁经济战却让德国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难道欧洲经济“发动机”这次真要熄火?

  初显颓势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仿佛都在昭示着德国经济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8月德国ZEW经济景气指数自27.1重挫至8.6,远不及预期的18.2,为2012年12月以来最低;德国8月ZEW经济现况指数降至44.3,不及预期的55.0,前值61.8。

  同时,德国DAX30指数已较6月底下跌11%。从技术上看,德国股市已经陷入“调整”阶段,工业生产、IFO/Gfk经济景气指数等纷纷表现疲软。

  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第二季度季调国内生产总值初值年率上升0.8%,季率则下降0.2%。彭博社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将环比萎缩0.1%,为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外界普遍认为,欧盟与俄罗斯的“制裁战”是导致德国经济疲软的主要因素。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李超表示部分赞同,他认为,欧元区内经济疲软令德国区内贸易难以支撑大局,也需要对德国经济疲软负同等责任。

  他进一步解释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出口都是带动德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债务危机期间德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活力,欧元区外市场对其出口支撑作用不可忽视,随着欧俄经贸关系因制裁跌入冰点,区外市场对德出口支撑力度减弱,区内国家却未能弥补这一落差,最终导致德国经济颓势初显。

  德国经济部的表态肯定了李超的判断,其称,因为在欧元区复苏裹足不前的背景下,乌克兰和中东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德国工业产出和出口的增长。

  已公布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二季度增长下降0.2%,降幅高于一季度的0.1%,宣告2008年以来第三次陷入经济衰退。

  花旗预测欧元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惨淡,将欧元区2014年和2015年GDP增长率预估下调0.1个百分点,分别至1.1%和1.7%,并将2014年通胀预估下调至0.5%。

  前景迷茫

  无论依据如何,外界对德国现阶段经济看衰是一致的,那么,这种颓势会持续多久,毕竟德国是欧盟唯一一个能保持货币联盟实现盈余的国家。

  对此,德国政府信心十足,表示二季度经济的疲弱仍可能是暂时性的,冬季天气温和是其中部分原因。

  一些分析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暖冬使得建筑业的春季反弹显得较弱,但德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且稳固的国内需求将帮助德国抵御外部因素的影响,三季度开始德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德国央行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今年全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9%,明年将增长2%。

  李超也认为,德国经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他的理由是,乌克兰地缘政治带来的问题可大可小。李超表示,一方面,这次事件应该给德国敲响警钟,在未来尽快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事实上,德国也这样做了,比如加大和非洲的能源合作,只是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不能马上见效。

  另一方面,李超表示,随着马航坠机事件带来的激化效应减弱,德国政府可以考虑缓和自身立场,只要政治环境趋于缓和,地缘冲突给德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效应就会迅速减弱,一切都取决于德国政府的态度。“我们权衡再三作出这个重大决定,这一系列措施是适当而灵活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表示,“当俄罗斯开始积极和毫不含糊地帮助寻找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时,欧盟随时准备扭转其决定,并重新与俄罗斯接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刘华芹也认为,欧盟在推出对俄强力制裁措施时提出了3个月的重审期,即制裁执行3个月后再重新考虑,其实就是为欧俄关系缓和留下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