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靖国神社的日本人

作者:杨汀 来源:新华网
2014-08-14 16:18:57

  新华网东京8月14日电(记者杨汀)暑假来临,到靖国神社参观的日本学生们便多了起来。从东京九段下地铁站出来,常能看到排队参观的日本中小学生。

  “零式战机!”在靖国神社“游就馆”的大厅中央,学生们看到这架经过精心修复和粉刷的战机,多会指指点点地发出感叹。阳光照进展馆的玻璃大厅,曾作为日军自杀式袭击鼻祖的零式战机显得越发“威风凛凛”。孩子们脸上多少有些兴奋。他们当然不会想到,这架飞机,连同它背后的军事狂人,曾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多少苦难。

   看不到的真相

  游就馆是靖国神社的核心构成之一,功能相当于博物馆。它从日本武士道讲起,分篇章陈列着明治维新后与日本历次大战相关的图文、影像、遗物和遗迹。在这里,处处能感到布展者的“巧妙选材”和“良苦用心”:于不动声色中传递着自己心中的历史,于不知不觉中影响那些对战争本就懵懂的人。

  在游就馆大厅,与零式战机一起陈列的,还有一辆装饰考究的泰缅铁道蒸汽机车,介绍文字不吝笔墨谈及当时日本的工业技术和为当地近代化带来的贡献,但却只字未提这条铁路的罪恶——因日军强制劳役而死亡的当地劳工甚至比铁路上的枕木还多。

  游就馆始建于1892年,是日本最早的武器展览馆,1908年大规模扩建,增添甲午和日俄战争展品。二战后一度闭馆,1961年重新作为“靖国神社宝物遗品馆”展出,1986年恢复“游就馆”名称。

  经过长年积累,这里的图文影像已相当丰富,但人们还是“看不到”许多历史的真相。在这里,“南京大屠杀”被称为“南京事件”,其说法是日军时任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下令“将战退的中国军队追至下关剿灭,此外对在市内换穿便服的残部进行彻底追剿”,而对于中国平民被屠戮,只字未提,还配以一篇当年日本《朝日新闻》以“和平复苏南京”为题的报道。

  战后,松井曾供认“(在南京)战斗的同时俘虏越来越多,不得不杀掉”。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岗村宁次也在回忆录中说:“南京攻略中,对数万市民的掠夺和强奸暴行是事实”。而这类言辞都从未出现在游就馆里。

  在看似扎实的史料和遗物中掩藏历史、遮蔽真实,让前来参观的青年一辈感受更多的是日本曾经的“威仪”和“辉煌”,而不是战争的罪责与残酷,靖国神社为此“颇费了些功夫”。

   看不清的历史

  对于战争,靖国神社除了按住不提,还习惯于混淆和扭曲。关于中国东北,游就馆不仅仍称之为“满洲”,还说“满洲事变后以清朝的宣统帝为元首的满洲国建立,现在被中国占领,被称为‘东北’”。

  坐在展厅二楼观看录像《我们不会忘记——从日清、日俄战争到大东亚战争》,一段“庄严”的旁白传来:“日本本是远东小国,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不受欧美列强胁迫,都是因为这些拼命为国而战的英灵。”

  而据日本媒体报道,在2007年修改解说词之前,旁白中还有一段话:“有人说大东亚战争是侵略战争,有人说日本进行屠杀。这都是没有正确理解这场战争,很大原因是轻信了推行导致日本虚弱化占领政策的美国的说辞。”

  游就馆内,解说有日英两种文字,仔细对比,会发现玄机,特别是2007年之前的解说词。对于九一八事变,日语解说词说“美国政府不顾国内反对积极介入此事件,展开了使日本陷入孤立的外交战略”,而英语解说中完全没有这一段。2007年前的日语导游手册写着“为了自存自卫(而战)”,英文手册则没有这句话。耐人寻味的是,靖国神社的解说词和导游手册都没有中文和韩文。

  因为历史教育缺失而对二战历史本就一知半解的日本年轻人,走出靖国神社的那一刻,或许已被改变。在游就馆留言簿上,一名署名“28岁”的人写道:“战争是那时日本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打,日本就会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我深刻明白了这一点……”

   不应看淡的未来

  日本普通民众对靖国神社是什么印象?记者曾拜托朋友广泛询问,得到的回答大致有两类:一是军装爱好者和街头右翼人士的“圣地”,二是传统节日祈愿之地和庙会(日语中叫“祭”)举办之所。

  在日本,对靖国神社反感者不乏其人。靖国神社的“灵玺簿”刊载着需要祭祀者的名字。每当这份名录有所增加,靖国神社都会对外公布,却时常招来抗议。一些尚且在世的日本老兵,和那些不愿自己亲人被供奉在靖国神社的军人遗属会诉诸法律,要求靖国神社将名字抹去。一些被合祀的在韩日本前军人还因日本政府将自己的信息告知靖国神社,向政府索赔。

  不过,记者一名在东京理科大学就读的朋友说,对于多数日本民众而言,对于靖国神社的反对和反感在淡化:日本绝大多数人不赞成右翼,但不会因右翼而避讳靖国神社,也不将靖国神社与特定的历史观相联系。

  所谓街头右翼,是极少数的一撮人。每逢12月8日(太平洋战争开战日)和8月15日(日本称“终战日”),靖国神社的停车场就会被插着军旗的右翼宣传车占据,但每年都几乎是同一拨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记者的那位日本朋友这样评价。

  不过与此同时,日本民众对于国家右翼倾向的警觉似乎在淡化。2006年东京市民曾举办震动一时的“用和平之灯驱散靖国的黑暗”活动,如今类似活动已难见踪迹。每年7月靖国神社的“御魂祭”,更像是一场庙会。层层叠叠的黄灯笼下,是各种小吃摊和游戏展位,身着便装或和服的市民穿梭其中,靖国神社的参观人数也因此大增,几天内能达到30万人次。可记者询问后发现,包括三四十岁的日本人,已几乎没人知道或关心“御魂祭”的来历。

  这种淡化或漠然,是和平年代必然的健忘,还是对历史有意无意的躲闪?无论怎样,靖国神社正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将更多不知情者吸引过来,并在这种平和的面纱下传递着自己歪曲变形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