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任:《再见巨人》用故事打动观众

来源: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2014-08-12 16:13:46

朱厚任:《再见巨人》用故事打动观众

《再见巨人》海报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这是一部您酝酿多年的电影,是什么因素最终促成这部电影的拍摄?

  朱厚任:当时新加坡媒体发展局有一个资助计划,可以为剧本提供创作资金。当时我就想,既然政府有支持,这个故事又很好,为什么不写出来呢?之后我们递交了申请,获得了2万新元的剧本创作支援资金,最后由杨君伟完成了剧本。

  另外,这部电影也得到了很多业内的支持。《再见巨人》由新加坡四叶青电影制作公司和中国星美合作摄制,都是很有实力的公司。其实在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电影能否成行。因为我们没有明星,没有可以宣传的话题,我们有的只是故事本身。但最后,这个剧本还是通过情节打动了投资方。

  《再见巨人》是之前都没有拍过的题材。这次我弟弟也有参与投资,所以其实压力很大。但我对这部电影的故事性还是很有信心,希望可以打动观众。

  新华网:《再见巨人》5月在新加坡上映,当地观众的反馈如何?

  朱厚任:其实在筹划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有朋友劝我,想同时获得两国观众的认可很难,因为毕竟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新加坡本地的华语电影,一是有固定的题材,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包括对话口音上都有一定的模式。

  我在戏中饰演的新加坡富商龙老板,希望花重金从中国引进一批篮球高手组建 “新苗队”,提高新加坡篮球水平,栽培出“下一个巨人”。但现实是,这些年轻球员并没有真正融入新的环境,不适应,最后很多人选择离开。这种题材之前是没有的。

  《再见巨人》在新加坡上映的时候,我特意去了几场,在现场观察观众的反应,散场后和他们聊天。一些新加坡人表示不习惯电影中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也有人不太理解这样的故事。当然也有一些观众的反馈非常好,观影过程中有笑、有泪,也理解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深意。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新加坡,都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走出家门,去异国他乡学习、打拼,初入新环境的不适应、文化上的冲击很难避免,我觉得有这样经历的人,会更加理解这个故事。

  我记得有一场,散场后看到一些观众眼圈发红,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有异国他乡漂泊经历的人。还有一场很多中学生看,有个印度小女孩还给我写了小纸条,告诉我观影感受,这些都很让我感动。希望这个故事在中国上映后,也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