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尼克松本可成为伟大的演说家

来源:新华国际
2014-08-12 10:17:57

英媒:尼克松本可成为伟大的演说家

  英国金融时报网12日发表英国作家萨姆·利思为该报撰写的题为《尼克松:演说家和骗子》的文章。文章说,“我不是骗子。”40年前的这一周,理查德·尼克松辞任美国总统,他在政治生涯发表的所有言论中,这一句流传下来。他也让“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短语广为人知,不过人们很少提到这是他说的。

  说一句显而易见的话:我们之所以记住前面那一句,是因为事后看来,那是一句如此大胆的谎言。可以跟这句话媲美的还有,“我没跟那个女人、莱温斯基女士发生性关系”(出自另一位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承诺“以简单的真理之剑和英国式公平竞争的信任之盾,切除腐败扭曲的新闻业之癌”,说这话的人在承认伪证罪和妨碍司法公正罪之后被投入监狱,他就是尼克松传记的作者乔纳森·艾特肯。

  但在尼克松说出那句谎话时,人们可以合理地假定它作为一种辞令是有效的。“我不是骗子”是一种对精神特质(发言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的特殊使用。从逻辑上讲,它是多余的:如果你被指控犯有X罪,表态称X罪不属实,是在否认指控,而不是在证明指控不正确。但加上一句厚颜无耻的谎言,你就加大了赌注。这让听众心里产生不确定性。愤慨听上去像是(即便实际上不是)无辜的证据。

  在我们所有人心里,都有些东西让我们拒绝相信,有人竟可以瞪眼对着镜头或我们的眼睛,不知羞耻地撒谎。希特勒曾主张,“弥天大谎”能骗得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从未想过撒大谎,他们也不相信别人放肆到如此无耻地扭曲真相的地步”。有谁会认为,兰斯·阿姆斯特朗情绪激动地反复否认吸毒,不是使他的谎言延续那么久的原因之一?

  尼克松欢迎水门调查,是因为“民众必须知道他们的总统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子”。他以前曾在困境中采取攻势,结果取胜了。无论他在道德上有何瑕疵,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以他在1952年发表的“跳棋演讲”为例,那次演讲是为了回应他竞选副总统时一个竞选费用小金库招致的批评。他巧妙利用对方的指控猛轰对方:把自己包装成诚实普通人的代言人,对抗着华盛顿的体制内人士。他说,他的妻子帕特连一件貂皮大衣都没有,只有“一件像样的共和党式布外衣。我总是告诉她,她穿任何衣服都很靓丽。”

  广为人知的是,他竭力引起人们的怜悯,透露一名政治支持者送了他一件礼物:一只可卡犬幼崽。“我们的小女儿、6岁的特里西娅给它起名叫‘跳棋’。你们知道,孩子们,就像所有的孩子那样,都喜欢狗,我现在想说的是,不管他们怎么说,我们都要把它留下。”现在看来,那真是太无耻了。而且,要不是“跳棋演讲”的话,我们很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听到他说出“我不是骗子”。

  个人层面发出的断然而明确的否认属于孤注一掷:拼命的最后一搏。如果你够幸运,这办法管用了,大篷车将继续前行。但如果车轮掉下来,那就惨了。

  这个高筹码扑克玩家把一切筹码都押进去了,拿到的是最差的牌7-2非同花,于是我们记住了这个赌输的家伙。我们甚至没有注意那个做了同样的事、然后在对手罢手时悄悄赌赢的那个人。

  这就是尼克松那句知名谎话流传至今的原因。这句话也很有可能不会流传下来。如果他不是骗子,那么他可能被人们铭记为一位伟大的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