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中,欧盟付出的代价之大或许超乎加布里尔的想象。
一位俄罗斯高官表示,如果硬碰硬地对抗,俄罗斯可以在西方封锁的情况下坚持一年,而西方如果没有了俄罗斯的天然气,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马晓霖表示,欧洲天然气进口的三分之一依赖俄罗斯,仅考虑今年如何安全过冬,都将让欧盟不寒而栗,完全停止贸易,则使欧盟失去2070亿欧元的大市场。
陈凤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欧盟和美国还没能就能源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因此,欧盟的制裁并不敢过多涉及俄罗斯供应的能源。“现在很多欧洲人都在海边休假,不需要电、气来取暖。但是,等到秋冬来临,民众就会有很大反应。”她说。
除了能源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让欧盟再次掂量制裁的“反作用力”。
随着制裁接踵而至,欧美的跨国公司明显感觉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加快关闭俄罗斯零售店;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上半年俄罗斯市场销量同比下降8%;欧元区第二大零售商麦德龙将俄罗斯业务部分上市的计划搁置;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暂停了在乌克兰东部的Yuzivska区块作业……
陈凤英指出,跨国公司是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在大选中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若其利益受到影响,他们很可能会对政府施加压力。
在此轮制裁中,日本的表现颇为“抢眼”。安倍置刚刚升温的日俄关系于不顾,转而谴责俄罗斯。
“日本将成为最大输家。”马晓霖说,俄罗斯只需在北方四岛争端上采取强硬姿态,就足以让安倍无法向日本国民交代,让其为追随美国而追悔莫及。
陈凤英表示,“日本这着棋下得太不高明,将给日本带来战略性的损失。目前,日本70%到80%石油是从中东进口的,为了保证自身能源安全,日本一直希望投资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但这样一来,日本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得不偿失,‘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美国也不会为它怎么样。”陈凤英预计,再过5年,中、美、日三国中,日将会变成一颗小棋子,无足轻重。
“跟美国合作要小心,因为它不会完全考虑它的小伙伴的利益,欧债危机已经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陈凤英表示。
马晓霖则表示,抱美国大腿,日本恐怕也是别无选择,因为美国不会允许它脚踩两条船。